小说路上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路上 > 张公案2 > 第84章 第八十二章 「蝶花美人图·结局篇」(二)

第84章 第八十二章 「蝶花美人图·结局篇」(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白如依从容地看着他。

“首先,雪真当年非常有钱,若如你所说,郎中与她是同门,借她首饰勾引你娘,何必拿一件刻着雪真名字的簪子。明州满大街金铺,借钱买一件不行么?

“其次,走方卖药的郎中常用铃串,多镶嵌在一块板上,雪真用的铃串没有板。摇铃郎中初次和第二次登门为慈氏医治时,你年纪非常小,记忆模糊,怎能辨认郎中的铃声与雪真所用之铃的声音相同与否?何以断定他们是同门?”

白如依又起身俯视袁恪。

“再次,摇铃郎中到你家给慈氏治病时,很多邻居看到他的相貌,确实是一位老者。而令堂在市集上交谈的郎中,你也看得很清楚,是青壮年。年龄外貌差距如此之大,为何你觉得两位郎中是同一个人?”

袁恪愣了一下。

白如依盯着他,向前走了一步:“真相是,有两位郎中。一位年老的郎中在你三四岁时,到你家给慈氏看过两次病;另一位年轻的郎中,在市集与令堂交谈过几次。孩童心智薄弱,记忆极容易被更改,你一直听慈氏和袁仁说老郎中之事,于是把老郎中和年轻郎中当成了一个人。慈氏和袁仁是不是还叮嘱你,别把令堂与年轻郎中在市集说话的事告诉别人?”

袁恪甩一甩头:“那毒妇是我娘,我阿奶说,再怎样我也是她儿子,怎能说母亲的不是?我阿奶是在帮她遮羞。我亲眼看见她在市集与人勾搭,她跟那人跑了,即便不是先前上门的老头,是她新勾搭的年轻的,那又如何?”

白如依冷笑:“慈氏耳目灵便,你觉得令堂在市集同年轻郎中说话的事,她会不知道?为什么慈氏和袁仁说,令堂跟老郎中私奔,而不是这位年轻郎中?因为慈氏和袁仁没法让年轻郎中消失,令堂失踪后,年轻郎中仍在市集卖药。”

袁恪脖颈处青筋暴起:“那么,奸夫仍是老郎中,年轻郎中是个牵线的。”

白如依眼中闪过一丝同情:“你还没明白?老郎中只到过你家两次,之后一两年没再出现。令堂失踪时,慈氏昏迷未醒,令堂失踪后,袁仁和慈氏立刻咬定令堂和老郎中私奔了,丝毫不怀疑情郎另有他人,譬如你见过的年轻郎中。为什么?因为他们清楚根本没有情郎,私奔这件事是他们编的。袁仁与慈氏母子杀了令堂和令兄,又拿如此恶毒的谎言污蔑令堂,给自己脱罪!”

袁恪嘶吼一声:“你……你……”

白如依再向前一步:“你做下如此罪案,更骂自己的母亲是毒妇,早已无心无肝,就用你仅剩的脑想一想。以慈氏之精明,必早知令堂在市集找郎中之事,更知道令堂为什么与郎中交谈。我猜,令堂是想请郎中医治你哥哥。”

袁恪的表情顿了一下。

白如依接着道:“再说最大的疑点,雪真的金簪怎么到了令兄手中。令堂遇害前,明州有一件挺出名的大事,雪真被褚英的如夫人们抓到船上,拆穿伪装,丢到岸边。我猜正是此时,她的金簪遗落。雪真十分神异,又与褚英有瓜葛,捡到金簪的人不敢私藏,也不敢或不知如何还给雪真,便交给了正在巡视的州衙差役,我猜,就是你爹袁仁。”

袁仁在州衙当差,见识比寻常百姓多,对雪真这种女子没什么敬畏,他匿下了这根簪子。以男人的心理,家中有一位美貌的妻子,又得到一件精美的首饰,必会让妻子佩戴上首饰欣赏一番。

“令堂想给令兄治病,呆症本无药可医,说能医的那个郎中是个骗子,定向令堂索要巨资。令堂不知道你家的钱藏在哪里,凑不齐郎中要的数目,她想到袁仁带回家的簪子。令堂应是向郎中讨了迷药,下在饭菜中,待你与慈氏睡去,翻找金簪,想找到后带令兄去请郎中医治。对,令兄根本没睡,令堂知道他不爱吃酸,没把药下在汤里而是下到糖醋肉里。正当令堂找到金簪要带令兄出门时,袁仁回来了。”

可能他突然起意回家吃饭,也可能奴娘不擅长伪装,早被慈氏留意,特意让袁仁藏在附近。

“袁仁看到令堂竟敢偷簪子,必非常震怒,令堂与令兄惨遭毒手。根据方才你复述的袁仁死前话语,他杀令兄并非故意,大概是在对令堂下手时,令兄前来阻拦,或袁仁想拿回金簪,令兄觉得这是母亲要的东西,不肯松手,被袁仁打死。以慈氏袁仁之贪,未把金簪从令兄手中拿回,或是心存一丝良知,对令兄有愧疚;亦或怕衙门前来搜查,搜出簪子;又或出于迷信,觉得雪真的簪子邪性,让簪子和令兄一起在庙后的荒地里听经。”

袁恪目光涣散。

白如依继续道:“袁仁杀妻杀子后,便思脱身之法。慈氏醒来,与他一同编造了令堂与人私奔之事。左邻右舍都知道,令堂举动皆在袁仁慈氏母子监视之下,几乎从没单独接触过外人,袁仁也不敢去市集把年轻郎中杀了,想起之前来家里治病的老郎中,编成奸夫似能说得过去。老郎中连慈氏都骗到,在明州收获定多,按照江湖作风,至少十年内不会回明州,他岁数那么大,可能永远不再来,暂时穿不了帮。至于令兄,女子私奔大多把孩子抛下,何况令兄心智有异,令堂带他不带你说不过去,托辞病亡比较合理,送到寺院后的荒地掩埋。寺中僧人应对令兄之死有所怀疑,记下令兄埋葬之处,方便以后查寻,也是慈悲功德。”

程柏问:“先生做此推测,那么,奴娘的尸身在何处?”

白如依道:“在袁家的地下,或慈氏的棺木下。”

袁恪蠕动了几下,喃喃道:“胡扯,狗贼,你信口胡扯!”

白如依道:“在下是否胡扯,待寻到令堂时便知。而你附会证物,做出荒谬歪曲想象,心中充满恨意,更将恨迁到你觉得不配为母的女子身上。”

袁恪一侧的嘴角抽动两下,未答话。

白如依又凑近些许。

“你方才一直为慈氏辩解,说她和善慈爱,十分疼你,却没怎么说父亲如何待你。令堂与令兄不在了之后,你的日子开始不好过了吧。最初,有慈氏护着你,待慈氏过世,令尊打你更狠。这才是你恨母亲最大的理由。袁仁是不是说,因为你是令堂生出来的,因为你长得像她,你才该打?”

袁恪又发出一声嘶吼。

.

白如依冷冷俯视袁恪,略一停顿,继续道——

“袁仁过世后,你迁令兄的棺木,看到簪子,以为令堂私奔时杀了令兄,心中恨意更深。你觉得你们兄弟的不幸,全因令堂。你觉得她自私无情,毫不顾孩子,不配做母亲。正好那时,前任知州有事,衙门人手不足,你这捕快也要上街巡卫。我查过衙门记录,九月上旬,你在城北巡值,有几日正在钟家主宅一带。你在街上看到钟家长媳洪氏夫人,她儿子明明牙疼,不能吃甜,她仍买一堆蜜饯零嘴,饱自己口福。孩子在地上打滚大哭,她还笑嘻嘻地吃零嘴儿,一副悠闲模样,与男子说话。这女人,何其可恶,何其令你愤怒!”

袁恪瞳孔缩了缩,神色阴冷。

白如依接着道:“你一开始没想杀她,只是心里愤怒,你情不自禁盯着她,越看越恨。九月十六,你在兴茂大街市集做巡卫,住城北的洪夫人竟也来到市集。你觉得,这是老天给的机会,待她落单,你趁机将她掳走。”

那女人,仍在买零嘴,无药可救,必要让她明白天理。

袁恪冷笑两声。

白如依道:“你掳走洪夫人的方法很简单。与你一同当值的差役说,洪夫人失踪的那段时间,你在兴茂大街的开隆轩买了一尊落地大花瓶。”

袁恪又嗤笑一声:“花瓶现在我家,尽可去查。兴茂大街逢集时不能行车马,路人只得步行。我买了花瓶之后,店家的伙计帮我把花瓶用小推车运到街口。若平白多出一个人的重量,伙计岂能毫无察觉。”

白如依挑眉:“你换过一回货吧。你的同僚记得,店家应也能查到。在下跟随都座去兴茂大街看过,每逢集市,这些店铺会在店门外再摆一个摊位。开隆轩左右两侧是卖木器桌椅的店铺,三家货物都用大藤箱装。藤箱体硕,不易被偷窃,皆堆在墙壁与店铺间的夹道处。你先把洪夫人骗到藤箱堆与夹道的犄角隔处,迅速打晕她,装进一个空藤箱。再去店中买一个大花瓶。

“你假装在两尊花瓶间犹豫,买了其中一件,待店家把花瓶装进藤箱放在门外,找个借口支开店家伙计片刻,或趁他去取小推车的时机,迅速调换两个藤箱。店家的伙计帮你运到街口的其实是装着洪夫人的藤箱,装花瓶的藤箱留在原地空箱堆中。

“据你的同僚说,你借了衙门的一辆马车,所以他们记得你买了个大件。藤箱装上马车后,你把洪夫人从箱中挪出,我猜是暂时藏到车内长凳下,再假装后悔,带着空藤箱下马车。此处你要独自把空藤箱拖下车,不让人帮忙,并装出很沉的样子,再租借一辆小推车。你推着空藤箱回到开隆轩,把空藤箱放到装着大花瓶的藤箱边,对店家说,你觉得另一只花瓶更好,轻松更换花瓶。你再将真装有花瓶的藤箱运到街口马车上,带着藤箱、花瓶和洪夫人驱车离开。开隆轩在兴茂大街的东端,如此一个来回不用太久,可能驱车离去时,钟家的仆婢都没发现洪夫人丢了。”

袁恪又冷笑数声。

白如依盯着他的双眼:“你囚禁洪夫人后,对她做了什么?逼她认错?让她承认自己对不起儿子,不配为人母?她求过你,也道过歉,但你觉得她罪无可恕,仍杀了她。”

先让她明白自己的罪孽,品尝求告挣扎皆无用的绝望滋味,再到阴曹地府忏悔。

“你把洪夫人的尸身放在鲜果店,起初不是为了祭祀,跟目莲救母的故事也没关系。你想让洪夫人明白,她不该买那些蜜饯点心之类的零食,糖多油大,不适合小孩子吃。应选对孩子好的新鲜果蔬。她身为一个母亲,怎能她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应该是孩子吃什么,她才吃什么。她不该有自己的喜好和主张。你觉得,生了孩子的女子,只能一切以孩子为主活着。洪夫人买她自己爱吃的零食,当死罪。待看到那个说不想生孩子的戴好女,你更觉得罪孽深重。”

.

袁恪神色恢复了平静,静静望着白如依。

白如依取过一本册子,是衙门的当班录册。

“衙门人手一直不足,又出了洪夫人的案子,你身为捕快,既要上街查访,又要充值巡卫,今日城东明日城西,到处转。这一转,更多女子被你看见。九月二十前后几日,你刚好在城西宝脂堂附近巡卫,戴姑娘在市集与人冲突,说自己不想成亲生子,恰被你听见。这女子,竟说出如此违背天理的话,你怎能容?有了第一次,这一回便熟练多了。戴姑娘一个孤零零的女子,常独自在街上逛,比洪夫人更好掳。随便跟一跟,在某个僻静的角落,打晕带走即可。”

白如依的声音深沉了些许。

“戴姑娘身上的伤很多,她很倔,一直不肯按你想的认错。她不觉得自己有错。她只是想靠自己好好活着,为什么你要说她罪无可恕,她有什么错?你怎么对她用刑,她都不认错。”

袁恪神色阴鸷,眼中掠过一丝寒厉,再一瞬间又变成平静。

白如依沉声继续:“你杀了戴姑娘,将她放在银器店门前。那家店,在下也跟随史都座前去看过。店里很多孩童戴的银项圈、小镯子、小锁,成亲时送的子孙碗之类。你跟踪戴好女数日,知道她想学做首饰,你此举是让她看看那些孩子用的物件,明白什么才是她应该做的。”

世间工匠无数,能制出各种精美配饰,配饰可有可无,更用不着你做。生儿育女才是女子第一本分要务。执迷微末,不守本分,该杀。

袁恪微晃了晃头,闭目养神。

.

白如依神色更冷:“戴姑娘之后,你盯上了计夫人。她忙着做买卖赚钱,看起来待子女很是严苛。她的儿子不爱写功课,被她教训,想买东西,她不准,孩子滚地哭闹她仍不管,何等狠毒心肠。这时你行事更周密了。计夫人在城中熟人太多,不能贸然下手。你盯着她,策划路线。计夫人想买新铺子,你打算在她去看新铺面的某个时段动手,你更想到顶替河槽码头的厉毅,用水路运送她。但,节外生枝。十月初五,你在城东,意外见到簟姑娘和寇元青在酒楼起冲突。”

袁恪的眼皮动了动,微抬起些许,又闭上。

白如依平缓的语调中带着寒意。

“九月十六,你在市集掳走洪夫人,并非特意选的日子,只是刚好适合下手。你再用一整天的时间折磨她,逼她认罪,所以等到九月十八,你才把洪夫人的遗体放在鲜果店门前。从戴姑娘起,你开始注意日期,九月二十六恰巧与九月十六间隔十日,戴姑娘这天出门,适合动手。一般连续犯案的凶徒,都会事先计划或在作案中养成一定的规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