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路上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路上 > 却道蓬莱月下逢 > 第25章 离火之兆、晓山青

第25章 离火之兆、晓山青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芸初礼貌乖巧,叶氏顿生怜爱,遂将今日剩下的吃食全递予她。

“大娘,您的盛情我心领了,可我吃不了这许多……”

叶大娘只当芸初客套,两人之间几番推拒。

芸初迅疾从篮中随意拿出颗茶叶蛋,道了声谢:“我就拿一颗尝尝鲜。天热了,我一人真吃不了这么多,剩下的您留着吧,唐大哥科考在即,您给他补一补。”

提到自己的儿子,叶大娘面上欢欣,客气道:“你唐大哥啊都有了,剩下的给你……”

芸初观摩叶大娘初时恍然大悟、倍感欣慰的模样,顶着那上上下下打量她的眼光,暗道自己刚才那番话是否令大娘乱猜了?

俗话说:“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即便此时目光难捱,若贸然寻个理由打发叶大娘,却是极为不礼貌的事。况且,连绵阴雨,适逢农闲,她不用外出做工;不到午时,她不用筹备饭食;没有客人,她不用进得堂屋……理由想了百遍,没一样能成,真叫她站也不是,撤也不是,只好尴尬地任凭打量。

叶大娘打量半天,已从门外转至门内,热情地要帮芸初收拾房间,芸初不好麻烦人家,当然要阻止,叶大娘胳膊肘挂着几件芸初换洗的衣物,被芸初揽回去,遂拿着扫帚,想要好好打扫堂屋,自然又遭芸初阻止。

她驻足原地,很是满意欢喜地望向芸初,半晌,悠悠地从嘴里吐出一句话来:“芸初,你……今年多大了,可许了人家?”

叶大娘开口问询,委婉打探,提了提自己“不成器的儿子”,欲扬先抑,终于讲到正题,匆忙赶到门口的唐晓山立时隐匿身形,屏住了呼吸……

唐晓山长在集云镇,家庭是普通家庭,父亲叶显荣体弱,母亲精明能干,在二老的细心呵护下,他的童年、少年出现的最大问题无非是些微头疼脑热、磕碰打架,犹算安然。

父母鞭策其好好读书,唐晓山自己也喜欢读书,闲暇之余,他会帮父母打水、搬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当然,大多时候,叶氏不愿其插手,总在他忙碌不久,便打发他去读书。

他的生活,在同龄人看来,简单、枯燥。少年时,他也曾对女孩子产生朦胧的好感。书中世界,闭塞而开阔,随着学识积累,他会不自觉畅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那是怎样一副美好的图景……

某日饭桌上,叶氏倡议将隔壁空出来的祖屋拾掇拾掇,租出去。祖屋,曾住着唐晓山的爷爷奶奶。他承欢膝下,直到老人先后故去。祖屋,承载他的童年、少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寄托了他无限的相思与回忆。他慢慢扒着饭,夹着菜,听父母讨论,不置一词。

十八岁生辰那天,隔壁搬来一户人家。母亲在忙碌,嘱咐他去送红鸡蛋,以及清洗用的皂角、抹布、鸡毛掸子等物。

熟悉的院落,一名青衫少女弓腰打水,轱辘上的绳索一圈圈放下去,打上来的水清亮、泛着柔光。

“井水偏咸,喝不了。”他不禁笑着开口,拧身放下一手的物品。少女听见动静,好奇地回过身来,芙蓉如面柳如眉,一弯秋泓清亮柔美,梨涡浅浅,春山如笑。她的转身,摄住了唐晓山的动作,他愣了好一会儿,方回过神,那少女已迎上前,好像说着什么,他没听清。

唐晓山垂头看手上的东西,顿觉手足无措。他客气地说着套话,眼光却时不时掠过少女的脸颊、眼睛、笑容,美目流盼,桃腮带笑,一身青衫嫩芽似的翠,衬托得她生机勃勃。

……很适合她。唐晓山在内心品评道。

他涨红了一张脸,白里透红的,逗笑了她。叶微只当眼前的少年生性腼腆,笑着接过他送来的东西,祝贺他的生辰,无非也是些客套话,但由她讲来,分外真诚动听。

少年傻傻地回了家,傻傻地在窗前撑颐呆坐许久,或笑、或嗔,像犯了痴病。

叶氏初始不知孩子心思,只是当她一提到隔壁女孩,唐晓山便侧耳倾听,一提到送东西给她,他便面红耳赤。甚至,少女上门时,他会目不转睛,而后,不好意思地偏开眼。他在叶微面前,变得木讷、寡言……

叶氏瞧在眼里,心里有了大致猜测。她苦口婆心地告诉自己的孩子,叶微已经是有夫之妇,许是小两口偷跑出来的。

唐晓山望着母亲,她沉默凝重的样子不像是开玩笑,她是认真的。震惊过后,唐晓山默默点了点头,“娘,我知道您的意思……我,没什么的。”

叶大娘稍有察觉,虽知道自己儿子一厢情愿,叶微天真烂漫,与她无关,但在叶微出租一事上,她变得积极,私心盼望她尽快走。

因缘巧合,兜兜转转,叶微又回到此地,只是换了个身份,换了副面貌。她的性格,喜好,仍似从前。碰到芸初,唐晓山忽觉似曾相识,芸初回眸一笑,他涨红了脸,“你是……”他喃喃询问。

少女巧笑倩兮,矮身福礼,“小女芸初,第一次来集云镇,以后承蒙关照。”

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像的人呢?仅仅一个背影,一抹笑靥,都叫他念起一年前那远走的少女……唐晓山伫立原地,一如去年初见叶微,没了往日的青涩无措,心头泛起阵阵惆怅。

芸初虽为孤女,但与叶微不同,并非“有夫之妇”。叶大娘三言两语旁敲侧击,确定自家孩子心意,决定先开这个口,故而上门说亲。

唐晓山在母亲追问时,已不耐烦背过身去。他在房间读书,书本摊开,他怔怔望着,眼神越过窗台,风吹树叶,静谧一片。院里,母亲在收拾什么东西,挎着篮茶叶蛋出去,他只当她邻里串门,并未多想。

天阴欲雨,一阵凉风吹散缥缈的思绪,唐晓山醒神,他放下书本,起身拿起两把雨伞,合门、撑伞。

遍寻不着,他听街坊说,母亲回去了,于是礼貌告辞,立马紧步往回赶。一路没见到母亲,经过芸初院门,耳听院内传来熟悉的说话声……

他知晓母亲要说什么,连忙回身,紧靠墙壁,屏住了呼吸。

……

叶氏挎着菜篮回到家,篮子上盖着层朴素的靛蓝花布。她瞧了眼尚在温书的唐晓山,没有说话,佯装无事,忙碌家务。

唐晓山低下头。无人知晓,他的眼圈泛了红。

晚饭,叶氏犹自忙碌,盛饭舀汤,递碗布菜,一直沉默吃饭的唐晓山突然开口说了句:“娘,爹,今年的秋闱,我想去试试。”

叶氏怔了怔,有些神思不属地说道:“这没什么,读了这么久,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嘛!”

叶显荣没有放下碗筷,他细嚼慢咽,咀嚼嘴里的米粒,“这时候过去,刚好赶得上。让你娘好好准备些东西,路上用,车马……请王三师傅吧,他赶远途,去过京城。”

“还是走水路吧,少些颠簸,日程更短。”

一切匆匆,他回首,挥别父母,踏足上京赶考之旅。水天一线,辽阔宏大,他坐在船头,远眺江景,不知自己的人生将发生巨大的改变。

那,已是后话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