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路上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路上 > 小厨娘的田园系统 > 第18章 春华秋实谱新篇

第18章 春华秋实谱新篇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霜降这日,百草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况。来自七个州府的药农齐聚于此,参加姜小满主持的"血竭栽培大会"。园内新搭建的讲坛前坐满了人,连廊下都挤满了站着听讲的学徒。

"小满姐姐,都准备好了。"小草穿着一身崭新的靛青学徒服,将整理好的资料递给姜小满。自从太医院结业归来,小姑娘已经能独当一面地处理许多事务。

姜小满接过竹简,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今天的示范部分交给你了。"

小草眼睛一亮,随即又有些忐忑:"我可以吗?那些都是经验丰富的老药农......"

"你比他们更了解血竭的特性。"姜小满帮她整了整衣领,"记住,医者无分长幼,达者为先。"

晨钟响起,姜小满走上讲坛。望着台下密密麻麻的人群,她恍惚想起三年前自己刚穿越到这个世界时,那个漏雨的草屋和贫瘠的田地。如今......

"诸位远道而来,百草园蓬荜生辉。"她清亮的声音传遍全场,"今日所授血竭栽培之法,望诸位广传天下,惠及苍生。"

讲解从最基本的土壤配比开始。姜小满特意让文茵将复杂的理论编成通俗易懂的口诀,由栓子带领孩子们以歌谣的形式唱诵。稚嫩的童声回荡在药圃间,让那些白发苍苍的老药农都忍不住跟着打拍子。

轮到实践环节时,小草的表现让所有人惊叹。她娴熟地演示着剪枝技巧,解释每个动作的原理,甚至能预判学员们提出的问题。

"这丫头了不得!"一位来自江南的老药农捋着胡须赞叹,"假以时日,必成大家。"

阿婆站在人群外围,听着周围人对小草的夸赞,眼角泛起泪光。那个曾经瘦弱胆怯的小孤女,如今已能站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

正午休憩时,姜小满发现惠娘和兰儿不见了踪影。循着香气找去,才看见两人正在临时搭建的灶台前忙碌。

"先生别过来!"惠娘慌张地挡住她的视线,"这是惊喜!"

直到午膳时分,姜小满才明白她们在忙什么——整整三十桌的"药膳百家宴",每道菜都来自不同地域的特色做法,却又都融入了百草园的药材。

"这道'四神汤'是我们老家的做法。"一位来自北方的药农指着陶罐介绍,"我加了姜姑娘教的血竭粉,味道竟更醇厚了。"

"尝尝这个!"江南的药农捧出一碟精致的糕点,"我们那儿的茯苓糕做法,配上血竭蜜饯,补气养血的功效翻倍!"

姜小满每桌都尝了一点,惊喜地发现同样药材在不同地域的烹饪手法下,竟能呈现出如此多样的风味。更让她感动的是,几乎每位药农都将她的栽培方法与本地智慧相结合,创造出了新的可能。

"这才叫真正的传承啊。"程老先生感慨道,"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融会贯通。"

午后,姜小满临时增加了一个环节——邀请各地药农分享自己的独门经验。起初大家还有些拘谨,但当一位老药农演示完祖传的嫁接技术后,场面顿时热烈起来。

"我们那儿育苗有个土法子......"

"试试用柳枝水浇灌,能防虫害......"

"冬季保暖可以这样......"

交流一直持续到日头西斜。姜小满让文茵和几个识字的学生飞快记录着这些宝贵的经验,准备整理成《百家栽培集》。

"先生,"活动结束后,小草兴奋地拉着她的袖子,"今天学到的东西,比在太医院三个月还多!"

姜小满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所以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

立冬前夕,百草园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秦嬷嬷带着太医院的几位太医突然造访,还抬来了十几个沉甸甸的木箱。打开一看,竟是满满当当的医书!

"太后娘娘听闻栽培大会盛况,特意命老身送来这些典籍。"秦嬷嬷拉着姜小满的手说道,"娘娘说,百草园既是传承之地,岂可无书?"

姜小满随手翻开一册,发现竟是失传已久的《本草拾遗》手抄本!其他箱子里还装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伤寒杂病论补注》等珍贵典籍,甚至有几本明显是太医们的私人笔记。

"这...这太贵重了......"

"收下吧。"为首的张太医笑道,"太后娘娘说了,放在宫里也是落灰,不如送到真正用得上的人手里。"

更令人惊喜的是,张太医宣布将在百草园常驻三个月,亲自教授太医局的诊断之法。其他几位太医也纷纷表示愿意定期来讲学。

消息传开,附近州县的医者纷纷赶来报名。百草园不得不连夜扩建讲堂,铁匠带着徒弟们三天三夜没合眼,硬是赶制出了三十套崭新的课桌椅。

"先生,咱们是不是该制定个章程了?"文茵捧着厚厚的报名册发愁,"这么多人,怎么安排课程啊?"

姜小满思索片刻,突然有了主意:"按程度分班。你和小草负责基础班,我来带进阶班,太医们偶尔开专题讲座。"

她还创造性地设置了"学徒制"——每位有一定基础的学员都要带两三个新手,既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又促进了交流。

阿婆看着园子里来来往往的学子,感慨万千:"当年你刚来村里时,谁能想到有今天......"

姜小满搀着老人的胳膊,轻声道:"这都是因为有阿婆您当年的那碗热粥啊。"

大雪封山时,百草园反而比往常更加热闹。

新建的讲学堂里炭火烧得旺旺的,几十名学子围坐在一起听张太医讲解脉象。药圃虽然被积雪覆盖,但室内的育苗床却郁郁葱葱——这是姜小满设计的"冬育法",让药材能在冬季继续生长。

最受欢迎的要数惠娘主持的药膳工坊。这姑娘将各家送来的特产与百草园的药材巧妙结合,创造出了一系列适合冬季养生的新品。她的"血竭红枣糕"甚至成了太后钦点的贡品,每月都要往宫里送一批。

兰儿则发挥她嗅觉灵敏的特长,带着几个学生在仓库整理药材。令人称奇的是,经她手分类的药材,保存期总能比寻常方法延长许多。

"先生,您看!"这天清晨,兰儿兴奋地跑来,手里捧着几粒种子,"我在整理旧药材时发现的,应该是上好的川贝母种子!"

姜小满接过种子仔细查看,果然品相极佳。她当即决定开辟一块试验田,专门培育这批珍贵的种子。

"让我来负责吧。"小草自告奋勇,"太医院的药圃里也种过川贝,我有经验。"

看着小姑娘自信的模样,姜小满欣然应允。她忽然意识到,不知不觉间,这些孩子都已经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医者了。

冬至这天,姜小满带着全体师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药膳饺子宴"。每个饺子都用不同药材入馅,包成不同的形状以示区别。

"猜猜这个是什么馅的?"阿婆夹起一个月牙形的饺子,笑眯眯地问。

"茯苓猪肉!"

"不对,是山药羊肉!"

"我尝到了当归的味道......"

欢声笑语中,姜小满注意到栓子偷偷将几个饺子包进油纸,塞进了怀里。她悄悄跟出去,发现男孩正往村口跑。

"给张爷爷送的?"她在后面轻声问。

栓子吓了一跳,随即红着脸点头:"张爷爷腿脚不好,这么冷的天出不了门......"

姜小满心头一暖,转身回厨房又装了一食盒不同馅料的饺子:"我跟你一起去。"

腊月二十三,祭灶神的日子,百草园举行了隆重的年终考核。

令人惊喜的是,所有学徒都通过了基础测试,其中十五人还获得了"优秀"的评价。更让人欣慰的是,这些学子中有一半来自贫寒之家,还有三位是女子——这在以往的医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今日的成绩,属于你们每一个人。"姜小满在结业典礼上说道,"但医道无止境,望诸位不忘初心。"

她给每位学子都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结业礼——一本手抄的《百草园心得》,里面记录了这半年来大家共同总结的经验。扉页上,姜小满亲笔题写了"医者仁心"四个字。

学子们离去前,自发在园中种下了一棵银杏树苗。

"等来年春天,它就会发芽了。"程老先生的弟子代表众人说道,"就像百草园播撒的希望,终将在各地生根发芽。"

夜幕降临,喧嚣了一天的园子终于安静下来。姜小满独自坐在回廊下,望着满天星斗出神。系统面板悄无声息地浮现在眼前:

【主线任务:"天下第一美食庄园"完成度200%】

【特殊成就:"桃李满天下"达成】

【总评分:20000/10000】

所有指标都远远超出了最初的要求。按理说,她应该感到欣喜若狂才对。但此刻,姜小满心中却满是不舍。

"就知道你在这儿。"阿婆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一件厚实的斗篷披上了她的肩头,"想家了?"

姜小满轻轻靠在老人肩上:"这里就是我的家。"

阿婆粗糙的手抚过她的发丝,什么也没说,却又像说了千言万语。月光下,一老一少静静依偎,任凭时光流淌。

远处,新栽的银杏树苗在寒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预示着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即将到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