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路上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路上 > 小厨娘的田园系统 > 第15章 桃李春风满园香

第15章 桃李春风满园香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惊蛰的雷声刚刚滚过山峦,百草园的药圃里已经热闹非凡。五十余名学子分成十组,在各自负责的区域内播种、浇水、记录。小草穿着浅青色的学姐服,穿梭其间指导新来的孩子们,发梢上沾的泥点都透着朝气。

"栓子,七叶一枝花的种子要浅埋,对,就这样。"她蹲下身纠正男孩的动作,声音轻柔却坚定,"你上次记录的出芽率最好,这批种子还归你管。"

瘦弱的男孩闻言,黯淡的眼睛倏然亮了起来。自从在百草园学习药草知识,这个曾被村里孩子忽视的病秧子,竟成了记录最认真的小学徒。

姜小满站在回廊下望着这一幕,嘴角不自觉上扬。三年前那个躲在阿婆身后怯生生的小草,如今已能独当一面。太医院的进修让她褪去稚气,唯有笑起来时眼角的弧度还和从前一样。

"丫头,尝尝新出的茶。"阿婆捧着粗陶茶壶走来,壶嘴还冒着热气,"按你教的法子炒制的菊花,加了些陈皮。"

茶汤清亮,入口先苦后甘。姜小满正要夸赞,忽然瞥见老人手腕上若隐若现的月牙形胎记——和她自己的一模一样。这个发现让她心头微震,但很快又被药圃那边的喧闹声打断。

"姜姑娘!"一个扎着双髻的小姑娘飞奔而来,"程老先生派人送药材来啦!"

园门外,三辆满载的马车排成长龙。程家弟子正小心翼翼地将各种南方药材苗搬下车,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几株叶片肥厚的植物——竟是传说中的血竭!

"师父说,北种血竭自古无人成功。"领队的青年恭敬行礼,"但若是姜先生,或许能创此奇迹。"

姜小满轻抚着血竭苗肥厚的叶片,忽然想起系统商城里似乎有种特殊的栽培技术。她正盘算着如何兑换,身后传来熟悉的铃铛声。

"小满!大喜事!"苏娘子风风火火地跳下驴车,手里挥舞着一封烫金帖子,"太后娘娘下旨,要在咱们村办'药膳大会'!"

太后懿旨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

府台大人亲自带人勘测场地,最后选定百草园外的百亩荒地。工匠们昼夜施工,短短半月就建起了一座气势恢宏的"药膳楼",飞檐翘角间雕满了百草纹样。更令人惊叹的是,太后还派人从皇家别院移栽了数十株名贵药木,硬是在穷乡僻壤造出个"御药园"来。

"这排场..."铁匠摸着新打的铜匾,手都在发抖,"咱们村祖坟冒青烟了!"

姜小满却忙得脚不沾地。既要培训村妇们制作标准药膳,又要编写大会用的《百草图谱》,还得抽空试验血竭的栽培方法。多亏小草如今已能独当一面,带着学子们分担了大半工作。

这日清晨,她正在药圃调试新制的滴灌装置,忽然听见一阵骚动。御药园那边,几个工匠围着一棵半枯的老树唉声叹气。

"怎么了?"姜小满走近询问。

"回姜姑娘的话,"领头的工匠擦着汗,"这株百年紫檀是太后最心爱的,不知怎的移栽后就开始枯萎......"

紫檀树干粗壮,但树皮已经出现裂纹,叶子也黄了大半。姜小满仔细观察片刻,突然发现树干底部有些奇怪的孔洞。

"不是水土不服,"她笃定道,"是遭了虫害。"

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她取来特制的药液灌入孔洞,又用棉布蘸药包裹树干。不到半日,竟真有黑色小虫从树皮下钻出,看得工匠们目瞪口呆。

"姜姑娘真神了!"

"这可是御赐的宝贝,救活了是大功一件啊!"

姜小满却只是笑笑,继续埋头调配杀虫药。她没告诉众人,这方法是从系统兑换的"植物病理学"知识。如今系统商城对她几乎完全开放,但每次兑换都要消耗大量田园值——那是她一点一滴积累的心血。

三日后,紫檀树奇迹般地抽出新芽。消息传到京城,太后大喜,特意派秦嬷嬷送来一套金针作为赏赐。

"娘娘说了,"秦嬷嬷将金针郑重交到姜小满手中,"这'回春针'传自药王孙思邈,今日赐你,望发扬光大。"

金针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针尾雕刻着细密的药草纹样。姜小满刚要推辞,小草突然惊呼:"小满姐姐,这针尾的纹路...好像你的胎记!"

药膳大会当日,晴空如洗。

从村口到百草园,十里红毯铺地,万盏彩灯高悬。各地名医、药商蜂拥而至,连京城的王公贵族都来了不少。太后虽未亲临,但派了最宠爱的六公主代为主持。

"姜姑娘,"公主一袭素衣,举止端庄,"母后常夸你的药膳有'家'的味道,今日定要好好领教。"

姜小满行过礼,引着公主参观百草园。当看到孩子们熟练地炮制药材时,公主惊讶地睁大了眼睛:"这些娃娃都懂医理?"

"略通皮毛。"姜小满笑着招手,"栓子,给殿下背段《药性歌》。"

瘦弱的男孩挺直腰板,流畅地背诵起来。更令人称奇的是,他还能指出园中对应的药材详细讲解。公主越听越惊喜,当即摘下腕上的玉镯赏给他。

"本宫有个想法。"参观结束后,公主突然宣布,"每年遴选三名百草园学子入太医院女科,费用由本宫承担!"

满园哗然。这意味着贫寒子弟也有机会成为正式医女!姜小满连忙领着孩子们叩谢恩典,心中已经开始盘算选拔标准。

正午时分,药膳评比正式开始。百草园推出的"四季养生宴"惊艳全场:春有茵陈蒿拌豆腐,夏备荷叶茯苓粥,秋呈川贝炖雪梨,冬藏当归羊肉锅。每道菜都附有详细的药理说明,连最挑剔的御医都赞不绝口。

"姜姑娘,"程老先生品尝后激动不已,"老朽愿以《药典补遗》全本相赠,只求在百草园设个江南分苑!"

这个提议引起连锁反应。孙仲景立刻表示要设济世堂分院,连六公主都提议将御药园永久留在村中。

姜小满站在台上,望着台下熟悉的面孔——阿婆笑得见牙不见眼,铁匠一家拼命鼓掌,连赵老大都带着栓子使劲挥手......阳光透过彩绸洒在她身上,将朴素的衣裙染得绚烂多彩。

"民女有个不情之请。"她深吸一口气,"这些荣耀当归百草园全体。恳请殿下允准,由村中长者共同理事。"

这个提议出乎所有人意料。在等级森严的古代,哪有平民与贵族共事的先例?但六公主沉思片刻,竟欣然应允:"准了。母后常说,医者仁心不分贵贱。"

欢呼声震耳欲聋。老村长激动得老泪纵横,被孩子们扶着上台时,差点踩空台阶。姜小满连忙搀住他颤抖的手臂,忽然觉得这双布满老茧的手,比任何权杖都更有力量。

药膳大会结束后,百草园的名声彻底打响。

前来求学的队伍排到三里开外,药商们争相签订收购契约,连知府大人都三天两头来"视察"。最忙的要数小草,既要带学徒,又要整理药典,还要准备太医院的季度考核。

"小满姐姐,"这日深夜,小女孩揉着酸胀的手腕问道,"我要是去太医院进修,阿婆一个人会不会太辛苦?"

姜小满正在誊写《南方药材北种纪要》,闻言搁下毛笔:"放心,有周婶她们帮衬。再说..."她轻抚小草的发梢,"你总要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小女孩突然扑进她怀里,抽泣着说:"可我舍不得你们......"

温热的泪水浸透衣襟。姜小满这才意识到,眼前的小姑娘终究才十二岁,再懂事也会害怕离别。她正想安慰,阿婆端着安神茶推门而入。

"傻孩子,"老人将茶碗塞到小草手里,"百草园永远是你的家。飞得再远,根也在这儿。"

茶香氤氲中,三人依偎在灯下。姜小满忽然想起初遇小草那日,也是这样的春夜,小女孩蜷缩在灶台边,连片菜叶子都要省给她吃。如今......

"阿婆,"她轻声问,"您还记得我手腕上胎记的来历吗?"

老人手一抖,茶碗差点打翻。沉默良久,她才长叹一声:"就知道瞒不过你......"

原来二十年前,村里曾来过一位游方女医,医术精湛却性情孤僻。她在后山结庐而居,只与年幼的阿婆有些交情。某年暴雨引发山崩,女医为救村民不幸遇难,只留下个襁褓中的女婴——那孩子手腕上,就有个月牙形胎记。

"你娘临终前塞给我个布包,说是家传之物。"阿婆从箱底取出个褪色的包袱,"我本想等你及笄时再给......"

包袱里是半部残破的医书和一套锈迹斑斑的金针。姜小满翻开扉页,赫然看见与自己胎记一模一样的图案!

"怪不得..."她摩挲着书页,恍然大悟。太后赐的金针、系统的医学知识、对药草的天然亲和......一切都有了解释。

小草看看金针又看看姜小满的手腕,突然拍手:"小满姐姐是神医后人!难怪这么厉害!"

夜风拂过窗棂,吹得油灯摇曳不定。姜小满将医书和金针郑重包好,心中豁然开朗。原来冥冥之中,血脉早已为她指明方向。

谷雨这天,百草园举行了隆重的拜师仪式。

小草穿着太后赐的青衿服,向姜小满行三叩九拜大礼。从今日起,她将正式以"药膳门"首徒的身份进入太医院深造。

"记住,"姜小满将金针和医书副本交到她手中,"医者仁心,不在虚名。"

小女孩含泪点头,转身又向阿婆叩别。老人家红着眼圈塞给她一包桂花糕:"路上吃。记得...记得常捎信回来。"

送行的队伍排到村口。铁匠打了把轻便药锄当礼物,周婶缝了十二双布袜,连赵老大都让栓子送来包野山参。最令人意外的是六公主——她竟派马车专程来接,还特许小草带两名同窗随行。

"小满姐,"临上车前,小草突然跑回来耳语,"我打听过了,太医院藏书阁有全本的《药王神针》,说不定...能找到你娘家的线索。"

马车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晨雾中。姜小满站在村口久久未动,直到阿婆轻轻拉住她的手。

"回吧,"老人声音沙哑,"园里还有一堆孩子等着呢。"

是啊,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姜小满搀着阿婆往回走,身后跟着蹦蹦跳跳的小学徒们。晨光穿透云层,将百草园的琉璃瓦照得流光溢彩。

药圃里,血竭苗已经抽出新叶;讲学堂中,稚嫩的诵读声此起彼伏;灶房飘出阵阵药香,那是新来的女弟子在练习药膳......

【叮!完成"薪火相传"成就,获得2000点田园值。当前总评分:6500/10000。"桃李满天下"任务进度:60%。】

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姜小满却只是微微一笑。她俯身摘下一朵蒲公英,轻轻吹散它的种子。那些带着小伞的精灵乘风而起,飞向无垠的远方,就像她播撒在这片土地上的希望。

阿婆在廊下招手,身边围着一群叽叽喳喳的孩子。姜小满快步走去,脚步轻快如风。她知道,无论未来如何,这里永远是她扎根的土壤,是她可以用一生守护的——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