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吃过饭,熄了灯,两个人躺在床上,等张文清踢完她安心睡去,王月英蹑手蹑脚的起了床。
在门口停了一会儿,确定床上的人睡着了,才轻轻的关上门。到了堂屋,点亮桌子上的一盏油灯,借着光从桌子上找到了给王英买的簪子。把簪子揣在怀里,端着油灯去了西屋。
虽然她吃饭的时候和王英说过晚上要来,但是告诉王英不必等她,正常入睡。因为她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但来了的话,会把她叫醒。
轻手轻脚的推开王英的房门,没想到王英根本没睡,正坐着桌子前等着她。
“娘,天那么黑,你怎么不把灯点亮?”
王月英把油灯放到桌子上,拉了一把凳子坐了下来。
“你和娘说了要过来,娘睡不着。坐着等你过来,我坐着也没什么事,没必要把灯点着。”
王英从听到女儿说晚上要和她谈一谈,就一直在胡思乱想。
谈什么?为什么要晚上谈?为什么要避开男人悄悄的和她说这些?这些问题都困惑着她。
她联想到今天两次误解男人,直觉告诉她,月英这孩子要和她谈的是有关男人的事。她知道自己今天做的事,确实有一些不妥,可女儿为一个男人找自己谈话,也让她有些伤心。她忐忑不安的等女儿开口,脑子里在快速搜索,如果是自己想的情况,该怎么说?才能不吵起来。该怎么办?才能不伤母女情分。
“娘。”王月英有些紧张的开口。
“我想。”王月英停顿了一下,王英的心也跟着停顿了。
“我想读书,去考学,去当官。”
王英愣住,怀疑自己听错了,这孩子不是来和自己说男人吗?怎么就突然要读书了。
“你说什么?娘没听清,你再说一遍。”
“我想读书,去考学,去当官。我知道娘你觉得我在说大话,虽然读书很难,当官更难,但我想要去试一试。”
“你识字?”
“当然。”
她一个现代人,还能不识字?
“娘你不要总是用之前的眼光看待我。虽然我之前是个傻子,但我现在不是,我现在是个正常人。别人能读书当官,我现在也可以。我唯一的问题不就是年龄大了一些,读书比别人晚了几年,但这些都不是问题,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我当不成官也能做个有学问的人。”
听了她的话,王英并没有很高兴,而是疑惑的问她。
“好端端的,为什么想去读书?”
“当然是想给咱们家带来更好的生活。从我醒来这几天,饭不用我做,衣服不用我洗。我每日挑个水,洗个碗,再帮娘干些小活,整日里游手好闲,也算得上是无所事事。我总不能日日如此。所以我想着去读书,给自己找个事情做,读的好了,说不定还能给娘考个官回来。”
王英听完沉默了一会儿,读书是她们这些人从来没有想过的,当官更是她想都不敢想。从大周建国以来,整个王家村也就出了五个童生,两个举人,没有一个当官的。不知道月英是怎么想的,突然有了读书的想法。而且月英傻了十二年,连字都不认识。读书,异想天开。
王英只当她是在城里见了读书人,心生羡慕,才会怎么说。想说些什么,又怕打击她。
看着女儿期待的目光,王英起身打开了靠着右边墙的一个小箱子。在里面翻了一会儿,拿出了一本书,这本书是几年前在城里卖肉时,一个读书人用它和自己换了一块肉,当时临近过年,那女子一直在她摊位前等到了最后,才肯和她提这个要求。她看那读书人可怜,便把最后一块肉给了她。把书带回家后就放进了这个箱子,今天还是第一次拿出来。
把书翻开,放到王月英面前。
“你看看这些字,你可认得?”
王月英把油灯拿的离书近一些,仔细的看着王英翻开的那一页。
“这个字是天。”
“这个字是人。”
王月英指着自己认出的两个字给王英看。
不知道是写书人的问题,还是这个世界的问题,她一个现代人,对着这页书,第一眼看过去,只认出来两个字。她变成了文盲。这本书的字体并非是她所熟悉的楷书,有些像隶书,而且都是繁体字。她从头到尾又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勉勉强强能分辨一些字,一边指一边读给王英看,读着读着就没了声音。
来到这个世界的这几天,除了去城里她没看见几个字,所以对这个世界的文字并不了解。而且城里的字都写在门牌上,她当时以为是故意写成那样,当招牌好看,现在看来是她不识字。
“月英,你要读书,娘不反对。可这附近村子里都没有学堂,读书要去二十里外的大王镇。你现在连字都不识几个,去了也要和那些四五岁的娃娃们坐在一起。你都是成了婚要生娃娃的人了。”
没等王英继续说,王月英开口打断她。“娘,我不是读书的料,我不读书了。”
王英说的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钱。要读书就要先认字,汉字那么多,光认字写字就要好几年。况且是去另一个地方,一举一动都要花钱。她这几天也了解了一下,普通百姓一年也就挣个二十两,年底手里最多存个几两。王英为了她醒来,花了二十几两,这些钱应该是她攒了好多年的积蓄。自己不挣钱就算了,还要花钱,不合适。
王英听她的话,心下一喜,她的女儿就应该继承她的衣钵,力气大天生就是当猎户的料。
还没高兴多久,王月英又语出惊人。“娘,我想好了,我要去经商。”
穿越种田两条路,读书和经商,读书不认字,又费钱,她去经商总行了吧。就算这个世界数字也变了,她学十个数字还能有什么难度。
“经商,你……”王英沉默。
这孩子怎么总想些她没有的,就不能看看她有些什么。
“你怎么经商?经什么商?”
“我”王月英被问住了。卖吃的,她脑子里想不出来任何配方。卖用的,她也不会做。想来想去没有一样可以拿出来反驳。
“月英,何必去想那些你不会的门路,你天生力气大,跟着娘干猎户不好吗?咱们祖上几代都是猎户,村里也是靠着咱们这些猎户,免去了丁赋,你放着好好的猎户不做,读什么书,经什么商啊?”
看王月英面上有几分动容,王英继续说:“娘也不是一定要你当猎户,是娘这辈子只会种地和打猎这两种活。你要是不愿意跟娘学,还能和你溪姨学木工。不过你溪姨的木工活做的不好,你可以先学着,等后面娘把你送进城里,跟着老师傅学,只要你肯学,交多少银子娘都愿意。”
一听还要交银子,王月英放弃了,别她到时侯没学成,把银子还搭进去了。
“娘,我跟你学打猎,做一个猎户。”
王英暗喜。
“好,娘有你这句话,就会把你教成一个优秀的猎户。下个月就是秋猎,眼下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虽然时间有些短,但你力气大有优势,娘一定让你一个月后进入秋猎。”
“秋猎还有要求?不是随便去吗?”王月英不解。
“傻孩子,哪能随便一个人就去秋猎。秋猎要往那深山里进,是咱们村的猎户集合起来,一起去的。秋猎可不比寻常打猎,抓到什么算什么。那是给官家交丁赋,猎的是鹿,狼,狐狸和野猪,要看官家要什么。要是没些保命的本领,去了不是添乱吗?”
“那我是不是明天就要开始训练?不然一个月后,岂不是要给娘丢脸。”
王英本来是想说中秋后,听她这么积极,高兴的直拍大腿。
“好啊,你有这份心娘就已经很满足了,那你现在快回去睡觉,明天娘喊你起来训练。”
王英喜上眉梢,连忙推着她出去。
“等等,等等。”王月英从怀里拿出簪子,交到王英手里。
“昨天在城里,给娘买了个簪子,我看溪姨和红姨头上都有两个簪子,娘只有一个,所以给你买了一个。我也不会挑,随便给娘拿了一个,娘你看看,喜不喜欢?”
王英刚接过来,还没看就先夸。
“喜欢,我女儿送我的我都喜欢。”
见王英拿到簪子,开心的不得了,王月英趁机说:“娘,今天你也看到了,无论屋里有没有人,文清都没有逃跑的意思。他说不定真的想留下来,给女儿做夫郎,你总这般疑神疑鬼的怀疑他,让他害怕。他怎么放弃逃跑的念头,好好留下来。你今后对他好一点。”
王英刚收了礼物,又自知理亏,听完王月英的话,没有不喜,也没有谈话之前的忐忑。
而是笑着说:“今天两次怀疑他,确实是娘不对。娘答应你,从明天开始,对他好一点。”
“憋了大半天,其实还是为他来的,你啊。”王英笑着摇摇头。
“娘,我是有正事和你谈,才不是为了他。”王月英还想再说几句。
王英推着她出了门。
“早点回去睡吧,明天娘会叫你起床。”
“只要他不跑,安心和你过日子,娘会好好对他的。”
王月英和王英告别后,把油灯放到堂屋的桌子上,熄了灯,摸着黑,又蹑手蹑脚的回到了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