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路上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路上 > 甄嬛传重生之陵容 > 第6章 祝寿风波二

第6章 祝寿风波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虽然,容儿之前也是很沉稳,但到底,还是太过了,年纪小的时候,就该跳脱一些。要不,等到像母亲这个年纪,再去跳脱,该被人说得了失心疯,你现在就很好。”母亲抚着我额间的发说道。

“不过,到底还是委屈你许多,平常的女儿家,也不用操劳母亲这许多的繁杂的事情。”

“母亲这是在说些什么,母亲为人正直,又深知生活之雅趣,更不用说母亲对我百般爱护,千般体贴,女儿死了,也是要买通阴曹,来世还做母亲的女儿的。”

母亲连忙捂住我的嘴,又连忙连说了,三声呸呸呸:“小孩儿家家的,怎能这么没有个忌讳,说什么神啊,鬼啊的,小心神灵忌讳,快说呸呸呸。”

看着母亲惶恐的模样,我内心涌起一股暖意。直到我按着母亲说的做了,母亲才肯罢休。

我顺势拿起通草花:“母亲,我给您簪花吧,戴上这朵山茶花,母亲定会倾国倾城。”

我对着母亲哈哈大笑。

“我都老了,什么倾国倾城,你这孩子,没大没小的。”

在我和母亲簪花的时候,恰李德在门外喊:“夫人,老爷问夫人大小姐可收拾妥当了吗,请夫人大小姐去前厅用饭。”

“好,我们马上去。”

“呀,母亲可真的是美极了,再来敷点胭脂。”我作势再去给母亲抹胭脂。

母亲连忙摆手:“可不能再抹胭脂了,再抹就不用请戏班子唱戏了。”

说着不禁抿着嘴笑。

我扶着母亲走往饭厅。

母亲少出依兰阁,路上偶遇一两个洒扫的婆子,只愣愣的盯着母亲。

其实也不是下人轻视,只是常听依兰阁夫人病着,便以为母亲总是卧床,更不会有什么颜色,今日母亲上妆众人皆惊。

“原本以为雅苑的姨娘已经够美了,美的惊艳,一眼看去还好,可就是不那么耐看。依兰阁夫人也美,却美的没有那么艳丽了。显得更加端庄。”一婆子边洒扫边说。

这边一婆子左右一看,拿着手绢应道:“是呢,不是听说已经病的起不了床了么。但是看起来,那精神比雅苑姨娘还要好些。果然,我们还是得对依兰阁尊敬一些。雅苑姨娘虽然管着家,也比依兰阁夫人得宠,但是主母依旧是依兰阁夫人不是,虽然仗着自己年轻,颜色好,但是终有容颜老去的时候,何况,儿女的婚配不也捏在嫡母手里···”

洒扫婆子用眼神示意,那婆子也机警,可见身后梅姨娘领着安陵瑶和安陵玥,身后跟着李妈妈等人。

“可是府里活计太轻松了,妈妈们都已经闲的,开始话家常了。怎么,看来平时我太怜贫惜弱了,竟纵着你们如此蜚短流长。”梅姨娘言笑晏晏的看着两人道。

那两个婆子,立时愣在一旁。

她回头看了一下李妈妈:“李妈妈,这两位妈妈的这个月月钱扣半吧。”

李妈妈点头应是。

等走过长廊,梅姨娘一把用力握住李妈妈的手:“李妈妈,咱们得想个法子,除了她们两个,那两个婆子说的也不是全无道理,我不能让我的瑶儿和玥儿,被那个老妪婆子拿捏住···”

“姨娘,在孩子面前呢,说什么胡话。”

又在梅姨娘耳边轻说一句:“从长计议,急不得。”

梅姨娘一行人进入饭厅的时候,我和母亲已经落座,梅姨娘向前给母亲与父亲行礼:“见过老爷夫人。夫人今天的气色,真的是很好呢。”

说着又拉安陵瑶和安陵玥给母亲请安。

我也起身略微俯一俯身:“姨娘”。

自是比不上安陵瑶和安陵玥行得是大礼,蹲至膝下“老爷好,太太好。”

母亲微微笑一下:“快起来,入座用饭吧。”

此番这看似其乐融融的氛围,其实都是演给,坐在主位上的父亲看的,父亲穿一袭玄青色的常服,腰带只配一些,看起来平平无奇的荷包,香囊等物,倒是衣摆下方是一丛竹子,一只不太明显的蜻蜓,看起来倒像是前朝钱选的《蜻蜓戏竹图》。

不用说,这件衣服必定是出自母亲之手。

衣服料子算不上名贵,只能说普通,样式也不是近年的样式,但是极有雅趣。倒显得父亲有些温雅。

早些年,母亲偏爱绣花鸟鱼虫的景,又嫌弃平常画师画的没有那个意境,父亲就寻找很多前朝古画,图页赝品,自己临摹,然后再交给母亲,让母亲绣到绣品里或者衣服里。

这种雅趣横生的事,自然吸引了很多买家。不过多是一些附庸风雅的人。那些年里,父亲和母亲也算的上琴瑟和鸣,举案齐眉。

只不过好景不长……

众人坐罢,寂静一堂,用完饭,有老妈妈端来清水,漱过口。

父亲看向母亲:“芳娘,礼品可备好了,莫再有什么差错。”

“老爷,一应礼品都已备好,交给门房,就等着出发去杜府了。”母亲微微垂头。

父亲起身,略微抚了抚身上衣服褶皱,缓慢走到母亲身边,伸出手:“芳娘,走吧,我们一块儿。”

转头对梅姨娘说:“这次,杜太夫人摆的是大宴,瑶儿和玥儿她们姐妹还小,恐生一些不必要的变故,这次就别去了。”

梅姨娘面上不露声色应道:“是,老爷。”

我跟着母亲与父亲走出厅堂,再回头看时,看见梅姨娘眼中闪过一丝狠辣。再仔细看时,又是言笑晏晏的样子。我只在心里暗暗发笑,是要急了吗,急了才好,因为狗急才会跳墙。

父亲扶着母亲上了马车,我独自乘坐一顶小轿子跟在马车后边。

我不知道马车里父亲和母亲是何种情景,是一诉衷肠,还是各自心怀万千。我猜不准,情这件事,纵使活过两世,我也终究理解不来。

我繁杂的思绪,被轿外的熙熙攘攘的叫卖声打断:“馄饨来,薄皮鲜肉的大馄饨来。”

“新出锅的果子,热腾腾的真香啊。”

“漱玉坊的胭脂来,赛天仙。”

各种声音杂聚在一块,有讲价,售卖的,逛街穿巷的采买的。端着是热闹非凡。

我忍不住掀开轿子的帘子,往外看,在人来人往的道路边陈列着各式的摆件,吃食,女儿家的头花胭脂水粉,孩子的虎头鞋子,绣娘用的针线妆台匣子。农人的打铁房,吭哧吭哧打着农具用品,甚至有杂耍说书的茶馆铺子,干果蜜饯的商铺。

原来在我的家乡的这个地方,是这么令人向往的市井生活。

但是不得不说,市井热闹非凡,但路依旧泥泞的不成样子,泥水溅在过往的行人身上,真是有碍观感,相比之下,京城的路是那么的洁净。

随在轿子外的老妈妈,说我不合规矩,我顿时失去观看的兴趣,放下帘子假寐。等待一会儿,要应付众人,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走的也快,半柱香的功夫就到了杜府,正门旁有专门为了宴会,而特设的车马停歇处。停下轿子,老妈妈扶我出轿。

母亲在前方朝我招手,我走向母亲,父亲在前边走着,母亲携着我,走到杜府门前,方才觉得府苑气派非凡,倒不像是官府赐的府邸。

上一世曾听说太夫人的二儿子,是浙省提督第一副将,不可小觑。于是门庭更显显赫。

因着杜太夫人过大寿,门房上皆挂寿幛,铺排陈设,张灯结彩,显得府苑亭落更加喜庆庄严。

母亲牵着我的手,母亲的手里一层薄薄的汗,浸湿了我的手,我心知母亲内心不知所措,我轻轻拍拍母亲手臂。

母亲转头看看我,对我一笑:“不要怕,有母亲呢。”

我笑笑点头应是。

父亲上前递上请帖,后边的小厮把绣屏,寿桃诸般礼品递给专门收礼的门童,只听唱礼的司礼大喊道:“城西安府,安大人携夫人小姐到,贺一对锦绣双面绣屏,寿桃····”

届时,有下人来引着我们进入杜府,在二道门廊坊上,父亲被被小厮引着和杜大人,杜大人长子一边去,说些官场应付话。

又有一个着红柳绿的小丫鬟,引着我和母亲去往杜夫人的院子里。

杜府的院子是典型的江南的风格,亭台楼阁,奇石芷花,小桥流水自是不在话下。

跨了一圆形拱门到一方方正正的院子,院里植着一株石榴树,一株枝叶茂盛的西府海棠,通往正堂的路边种着萱草,萱草尽头的正堂上书三大字芝兰堂,门口廊前站着两个极机灵的小丫鬟。

等我们行到堂前时,一茜色丫鬟道 :“安夫人,安小姐稍等,容奴去禀夫人。”

母亲点点头。母亲额头起了一层薄薄的汗,我拿起手绢给母亲擦了一擦说:“走了这些路,母亲累了吧。”

母亲示意我嘘声。

丫鬟出门请母亲与我进入内堂。

内堂站着几位穿着极讲究的夫人,母亲不大出门,并不识的这些人,还好杜夫人方氏急忙走上前拉住母亲的手:“安夫人好啊,之前,就听说安大人有一个娴静儒雅的夫人,只是一直不得见。”

杜夫人方脸圆眼睛,一双眉毛弯如月牙,端着一副好脾气的面相。

母亲也反应过来,此人便是杜大人的夫人方氏,紧忙福一礼:“杜夫人安好。”

我也紧忙跟着母亲行礼。

杜夫人方氏本就是个豪爽性格,也不拘礼,拉起母亲带着母亲认识周围站着说笑的诸多夫人。

大家一一见礼完,在一旁站着说笑。方夫人看着我站在静静站在母亲身后,并不露任何不耐之色。

转头问我:“你就是安家的女儿吧,今年多大了,叫什么,字是什么。”

我上前行礼,微笑作答:“杜夫人好,我叫陵容,今年七岁,还未取字。”

杜夫人拉着母亲的手,说你家女教养很好云云。母亲只说不敢。

就在母亲与众位夫人交谈时,门外一道清脆悦耳的声音传入耳中。

“我紧,赶慢赶还是来迟了,还请大嫂子原谅则个。”

话音入耳,只见一穿着淡蕊香红的裙袍的身影闯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