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路上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路上 > 女法医古代破案手札 > 第17章 溺水

第17章 溺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现在?大人,这都什么时辰了。”赵丘面露难色,现在赶往向家村,到那都天黑了,今天兄弟们都忙活了一天了,这会儿都想赶紧回家歇一歇呢。

谢芳衡也意识到现在去有些不妥,疲倦地揉了揉眉心,“也不急在一时,今天大家也都累了,回去好好休息,明日卯时初咱们就出发。”

“唉!我这就和底下兄弟说。”赵丘得了命令赶紧说去了。

程青看他一身倦色,“今日的事算完了?伤你的人抓到了?”

“抓到了,但还不算完。”谢芳衡深吸一口气,长长呼出,郁气才总算散去一些。“不过这些你不用担心,牵连不到你的。”

“那就好。”程青满意地点点头,“那我明天再来,你忙完了也好好休息一下吧。”

次日,简单收拾了一下,程青背着自己的小箱子赶往县衙和众人集合。

向家村离县城不算太远,顺着金华河往上游走一个时辰就到了。这会儿太阳刚刚升起,道路两旁的树林还挂着夜里的白霜,稀稀拉拉的灌木丛地下似乎藏着什么东西,每走一步,就能听到窸窸窣窣的声音。

他们走的是官道,但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楼两边都没有什么人维护,看起来十分清幽。

又翻过一座山,才终于到了向家村的村口,说是村口,也不过是山脚边一个大一点的平地。放眼望去,只有五六户人家住在这里,多是竹屋,好一点的就在门前种点花草,犁一小块地,养点鸡鸭。

很符合程青幻想里的古代小农生活。

他们一行人浩浩汤汤地过来,有几个早起的农户见状赶紧回了屋,透过窗户警惕地看向他们这一群人,显然是害怕他们。

“谢大人,任重而道远啊。”程青捶了捶腿,这么紧张的官民关系,要想以后在这里做一番功绩,难咯。

谢芳衡苦笑,拦住上前呵斥的衙役,自己径直走上前,敲了其中一户的门,和颜悦色道:“乡亲们,我是本县的知县,今日来是有事要拜托各位,还望诸位行个方便。”

“……”

没有人回应。

程青回头看了自己这一行各个是壮汉,无奈只好自己上了。

“大娘,您开开门,我们就是来问个事,您要是害怕,就告诉我村长住哪里,我找他也一样。”程青面带微笑,拿出了自己应对家里小侄子的温柔语气。

也许是因为听到了女孩子的声音,竹门开了一条缝,屋内人透着门缝打量了一下门外的两个人,眼里闪过一丝惊艳,才小声说:“你要问什么事?村长就住在山洼洼后头,青石砖房的就是他家。”

谢芳衡挥挥手,一个衙役顺着大娘指的方向走了。

程青笑着说:“我们是官府衙门的人,前几日在县城金华河里捞出一具尸体,想来问问向家村有没有人失踪了或是出门还没有回来的,大娘,您也可以想想,那人身高有五尺三寸,年龄在二十到二十五岁之间,差不多在半个多月前溺水的。”

大娘见程青等人没有什么恶意,又只是找人,才把门打开了,“姑娘进来坐吧,哦,大人也进来吧,大丫,去到两碗水来。”

程青和谢芳衡对视一眼,进了屋。屋子不大,零零散散地摆满了东西。

“见笑了,这些都是自家编的竹篮竹篓。”大娘有些拘谨。

程青拿起一个,惊讶道:“大娘手好巧啊,这样精巧的手艺,一点毛刺也没有呢。”

说到熟悉的东西,大娘放松了警惕,眉目带笑:“那可是,这村里就数我家的竹篮编得最好,也卖得最快。”

“大娘也是在县城卖么?我正好住在城里,您告诉我位置,下次我去买两个。”

“那好啊,我给你挑几个最好的!”大娘脸上笑意更深了。

大丫捧着碗过来了,程青接过碗道声谢,大丫露出无齿的笑容,羞涩地躲进大娘的怀里,眨巴着大眼睛怯生生地看着程青。

“怎么不见大丫的爹?”程青从怀里掏出一个果脯递给大丫。

大丫看了看大娘,伸出小手从程青掌心里迅速拿走,珍惜地放在嘴里舔着。

大娘慈爱地摸了摸大丫的脑袋,“大丫爹和村里几个后生一起去山上打猎去了。”

“打猎?去了多久了?”程青记得有些猎户打猎甚至十天半个月都不回家的。

“前天刚回来,猎了好几只兔子呢,说是山里有大虫,怕伤着人,昨天又去找了。”说到大虫,大娘满脸的担忧。

大虫?那就是老虎?

“大娘,你还记得有哪些人家去了么?”程青心里有个怀疑。

“这倒是不清楚,他们一大早就走了,大丫爹说福子爹也去了。”大娘估摸着说了几个人名,再多的她也不知道了。

去找村长的人回来了,程青和谢芳衡出了屋子。

“谢大人。”精瘦的老者上来先行了个大礼。

谢芳衡赶紧上前扶起,“老伯,不必多礼。不知老伯怎么称呼?”

“老汉姓向,单名一个继字,是这向家村的村长,大人有什么事,尽管吩咐,只要咱们向家村能帮上忙的,绝不推辞。”

向老伯一身灰白长袍,面容黢黑,留着长长的胡须。

“向老伯,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谢芳衡说完,看向程青,“你来问?”

他不清楚程青是个什么章程,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索性让程青自己来问。

程青四周看看,点点头,走上前:“向老伯,咱们村里的人都在这么?”

跟着向老伯来了一些人,程青不确定是不是村里的人每家都来了。

“还有几户没来,不过我已经派人去通知了,不知姑娘是要?”向老伯抚了抚胡须。

“老伯,县城发生的事,恐怕您也听说了,不瞒您说,我们查到死者正是在向家村附近的金华河落水的,所以才来这一趟,问问究竟,是否有村里的人失踪了没有报案,或是出了远门还没回来的。”程青解释。

这么一说,向老伯就知道他们的来意,“既然如此,那就把每家人都叫来好好问一问。”

一炷香过去,太阳已经完全升起,阳光撒在天地间,远处山脉层林尽染,空气中弥漫着晶莹的颗粒。

小院里也渐渐站满了人,各个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乡亲们,乡亲们,听我说两句。”向老伯走到人前,高声喊道:“这位是县衙的知县谢大人,他们来我向家村,是因为我们向家村附近的金华河里淹死了人,这个人呢,到现在也不知道他姓甚名谁,你们谁家有走丢了人的,或是有谁出门到现在还没回来的,就走上前来认一认!”

话音落下,人声寂静,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应声。

见状,程青高声道:“乡亲们,不用有什么顾忌,这人死了,什么罪责也就算了,现在最重要的是让死者入土为安。我说一下,死者身高五尺三寸,二十岁到二十五岁之间,大约是在半个多月前溺水身亡,当时身上穿的是灰蓝色麻布上衣,脚上穿的是黑色布鞋,你们好好想想,是不是有谁家亲戚串门,或是出门时穿的这件。”

人群中,有个妇人的脸色变了变,张了张嘴,又闭上了。

谢芳衡一直注视着这些村民,看见妇人神情,转身眼神示意程青。

“那位大婶,有什么话不妨直说?”程青走到妇人身边,轻声询问。

妇人咽了咽口水,神色不安,“我好像知道这个人。”

程青心里一喜,赶紧问道:“是谁?”

“是隔壁村的姚大。”妇人说完又低下头去,不敢再说了。

身边听见的人却开始小声交谈起来,程青似乎听见什么“不要脸”的字样,“向老伯,您可知道这姚大是谁?”

向老伯还未开口,另一名老者说道:“姚大是隔壁村的鳏夫,早年死了婆娘,有没有儿女,一直混着,后来不知怎么看上了我们村的寡妇杏娘,一直缠着她,没想到他居然…”

程青又看向杏娘,“杏娘,你怎么知道那人就是姚大?”

杏娘小声说:“那日他来找我,问我改嫁的事,我不同意,他就气冲冲地走了,当时他穿的就是灰蓝色衣衫,从那以后,他就再也没来了。”

“他是什么时候走的?可有谁见到了?”谢芳衡问。

杏娘思索片刻,“记不得了,只记得他走时,天刚擦黑,我不敢叫人看见他来我家,应当是没人看见的。”

“对了,他每次来我家都是走小道,不敢让人看见,都是走的偏僻小道。”

“可经过金华河?”

“经过的,那条路不好走,平日里走的人也少。”

程青让她带他们去那条路。

羊肠小道从杏娘家屋后穿过,又经过几个树林,拐到一处陡峭的山壁前。

杏娘指着峭壁上的那一条小道,“就是那里,顺着小路走,过去就能穿到大路上了。”

程青靠近一看,峭壁下就是水流湍急的金华河,若是在这里摔下去确实很难生还。

“赵大哥,你们是在哪里取得水?”

赵丘问了一圈,回来道:“取水的人说,就在这前面不到五十丈的地方。”

程青往前看,金华河往前有一处弯道,在平地上冲出了一小片湖水,看起来面积还不小。

她试着走上小道,没想到脚下一滑,整个人就要滑落下去,

“小心!”旁边迅速伸出来一只手,牢牢地抓住她的胳膊。

程青吓得心脏砰砰跳,回头望去正是谢芳衡,“多谢。”

借着谢芳衡的力量站稳,程青才看清那个湖里似乎还有点点黑点,“向老伯,那个湖里种着荷花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