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路上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路上 > 昭明录 > 第50章 第 50 章

第50章 第 50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孟令琛成功说服林羽出山相助,这一消息如同一剂强心针,让改革派阵营士气大振。

回到王府后,孟令琛来不及休息,便匆匆与秦易珩和秦云乔在书房商议下一步计划。

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三人略显疲惫却又满含期待的面容。

秦易珩坐在主位上,神色凝重,手指不自觉地轻叩桌面,开口道:“孟大人,林老先生肯出山,实乃我等之幸。但如今陛下虽因周德昌一事元气大伤,却必定不会就此束手就擒,我们还需尽快谋划,如何利用好这一优势,进一步推进改革,架空陛下权力。”

孟令琛微微颔首,眼中透着沉稳与坚定,缓缓说道:“殿下所言极是。林老先生智谋过人,他提出从朝廷的财政和人事任免这两个关键环节入手。财政乃国家命脉,若能掌控财政大权,陛下便如同断了粮草的军队,行事处处受限;而人事任免关乎朝廷根基,若能安□□方亲信,便可逐步掌控朝堂。”

秦云乔柳眉微蹙,眼中满是忧虑,忍不住插话道:“可这两个环节皆是陛下的命门,他必定会严防死守,我们该如何下手?”

孟令琛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安抚道:“公主勿忧。我与林老先生已有计较。如今朝廷的财政大权主要由户部掌管,而户部尚书赵铭虽表面中立,实则对陛下的某些决策颇有微词。我打算明日亲自拜访赵尚书,探探他的口风,若能争取到他的支持,事情便成功了一半。”

秦易珩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思索之色:“赵尚书为人谨慎,孟大人此去务必小心行事,切不可操之过急。若能说动他,户部之事便有了转机。至于人事任免,如今吏部尚书赵正风是陛下的心腹,想要轻易撬动怕是不易。”

孟令琛神色平静,不紧不慢地说道:“吏部这边,我们暂时不可强攻,需徐徐图之。我已暗中安排人手收集赵正风在任期间的一些把柄,虽不足以将他扳倒,但可作为日后谈判的筹码。同时,我们可以在一些低级官员的任免上,逐步安□□方人员,先从基层渗透,待时机成熟,再对高层动手。”

商议完毕,已是深夜。孟令琛告辞离开王府,回到自己的府邸。

一夜无话,第二日清晨,孟令琛换上一身简洁却不失庄重的官服,前往户部尚书赵铭的府邸。

此时正值春日,京城的街道两旁柳树依依,桃花灼灼,然而孟令琛却无心欣赏这春日美景。

他心中暗自思量着见到赵铭后该如何开口,如何说服这位在朝堂上颇具影响力的官员支持改革。

来到赵铭府前,孟令琛递上名帖。

不多时,门房便引着他来到了书房。

赵铭早已在书房等候,见到孟令琛进来,连忙起身相迎,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孟大人今日前来,不知有何贵干?”

孟令琛拱手行礼,态度恭敬却又不失分寸:“赵尚书,在下今日冒昧来访,是想与您探讨一下朝廷的财政现状。如今改革推行艰难,财政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在下听闻赵尚书对财政之事颇有见解,特来请教。”

赵铭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一丝警惕,但很快便恢复了笑容,说道:“孟大人过誉了。财政之事,关系国家兴衰,本就是我等臣子应尽之责。不知孟大人具体所指何事?”

孟令琛也不拐弯抹角,直言道:“赵尚书,如今改革急需大量资金支持,可国库空虚,入不敷出。陛下却仍在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如此下去,国家财政必将陷入绝境。在下认为,必须对财政进行改革,削减不必要的开支,合理调配资源。不知赵尚书意下如何?”

赵铭脸色微微一变,沉默片刻后,缓缓说道:“孟大人所言,不无道理。可此事关乎陛下,若贸然提出削减开支,怕是会惹陛下不悦。”

孟令琛见赵铭有所松动,心中暗自欣喜,却仍神色平静地说道:“赵尚书,我们身为臣子,当以国家社稷为重。如今百姓生活困苦,若不改革,如何对得起天下苍生?陛下圣明,若能明白其中利害,想必也会支持我们的。况且,我们并非要与陛下作对,只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

赵铭陷入了沉思,许久之后,他抬起头,眼中透着一丝决然:“孟大人,你的话让我深思。实不相瞒,我也对陛下的一些财政决策不满。既然孟大人有此决心,我愿助你一臂之力。”

孟令琛大喜过望,连忙再次拱手行礼:“多谢赵尚书!有了您的支持,财政改革便有了希望。日后还望赵尚书多多指教。”

从赵铭府中出来,孟令琛心情格外舒畅。他抬头望向天空,阳光明媚,万里无云,仿佛预示着改革派即将迎来新的曙光。

回到王府,他将与赵铭会面的情况详细告知了秦易珩和秦云乔。

秦易珩听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孟大人果然不负所望,能说动赵尚书,财政改革便成功了一大半。接下来,我们便要好好谋划如何实施改革方案了。”

孟令琛微微点头,说道:“殿下,我与赵尚书商议,先从削减宫廷开支入手。如今宫廷之中奢靡之风盛行,许多开支都是不必要的。我们可以列出详细的削减清单,呈递给陛下,陛下即便心中不悦,也难以反驳。”

秦云乔在一旁插话道:“可陛下若故意拖延,不予批准,我们又该如何是好?”

孟令琛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说道:“公主放心,我们早已料到这一点。在呈递清单的同时,我们会联合朝中支持改革的大臣,在朝堂上共同施压。陛下若执意不批,必定会引起众怒,到时候他也难以招架。”

商议妥当,众人便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财政改革方案。

几日后,孟令琛和赵铭带着精心准备的财政改革方案,在早朝上呈递给皇帝。

早朝之上,气氛依旧压抑。

皇帝高坐龙椅,神色阴沉地看着孟令琛和赵铭呈上的改革方案。

朝堂之下,众大臣们屏气敛息,注视着皇帝的一举一动。

许久,皇帝终于放下手中的方案,冷哼一声:“孟爱卿,赵爱卿,你们这份改革方案,看似为国家着想,实则是在削减朕的用度。朕身为一国之君,难道连这点花费都不能有吗?”

孟令琛连忙出列,拱手行礼,神色诚恳地说道:“陛下,臣等绝无此意。如今国家财政紧张,百姓生活困苦,若不削减不必要的开支,如何能度过难关?陛下身为一国之君,当以天下苍生为重。况且,此次削减的只是一些奢靡浪费的开支,对陛下的日常用度并无太大影响。还望陛下三思。”

赵铭也跟着出列,说道:“陛下,孟大人所言极是。如今国库空虚,若不改革,国家将面临巨大危机。臣等身为臣子,职责所在,不得不直言。还望陛下能体谅臣等的苦心。”

众大臣见状,纷纷附和。

支持改革的大臣们言辞恳切,力劝皇帝批准改革方案;而守旧派的大臣们虽心中不满,但见形势对自己不利,也不敢轻易出声。

皇帝脸色铁青,心中暗自恼怒。他深知孟令琛等人此举是在削弱他的权力,但如今朝堂之上支持改革的声音占了上风,他也不好公然反对。

沉思良久后,皇帝终于开口道:“此事事关重大,朕需要再考虑考虑。退朝吧。”

早朝结束后,孟令琛和赵铭回到王府。

两人坐在书房中,脸色都不太好看。

“孟大人,”赵铭忧心忡忡地说道,“陛下虽未当场拒绝,但看他的样子,恐怕不会轻易批准我们的改革方案。”

孟令琛微微点头,神色平静地说道:“赵尚书不必担心,这都在我们的预料之中。陛下不会轻易放弃手中的权力,我们还需想办法继续施压。”

正说着,秦易珩走了进来。他看到两人神色凝重,便开口问道:“孟大人,赵尚书,情况如何?”

孟令琛将早朝的情况详细告知了秦易珩。

秦易珩听后,眉头紧锁:“看来陛下是铁了心要与我们作对。孟大人,你可有什么良策?”

孟令琛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之色:“殿下,既然陛下不愿主动放权,我们便只能采取一些非常手段了。我打算联络京城周边的一些富商,让他们暂停向朝廷缴纳赋税,以此来逼迫陛下同意改革方案。”

秦易珩惊讶地看着孟令琛:“孟大人,此举风险极大。若被陛下察觉,必定会追究我们的责任。”

孟令琛微微一笑:“殿下放心,我已安排妥当。这些富商与我相识已久,他们也深知改革对国家的重要性,愿意配合我们。而且,我们只是暂时让他们暂停缴税,并非抗税。只要陛下同意改革方案,他们便会立刻补缴赋税。”

秦易珩沉思良久,最终点头道:“好吧,既然孟大人已有周全的计划,那就按你说的办。不过,此事务必小心行事,不可有丝毫差错。”

于是,孟令琛开始秘密联络京城周边的富商。

这些富商平日里饱受朝廷赋税之苦,又深知改革的好处,纷纷表示愿意配合。

在孟令琛的安排下,他们陆续暂停了向朝廷缴纳赋税。

几日后,户部尚书赵铭便收到了各地赋税延迟缴纳的消息。

他立刻将此事上报给皇帝。

皇帝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立刻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朝堂之上,皇帝脸色阴沉得可怕,怒声问道:“赵爱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各地赋税迟迟未到?”

赵铭心中暗自叫苦,但仍硬着头皮说道:“陛下,臣已派人去调查,目前还未查明原因。不过,臣猜测可能与近期的改革传闻有关。一些富商担心改革会影响到他们的利益,所以故意拖延缴税。”

皇帝冷哼一声:“大胆!这些富商竟敢抗税,简直是目无法纪。传朕的旨意,让各地官员立刻催促富商缴税,若有违抗者,严惩不贷!”

孟令琛见状,连忙出列,拱手行礼道:“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宜操之过急。如今改革尚未推行,便对富商采取强硬手段,恐怕会引起他们的恐慌,进而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臣建议,陛下不妨先与这些富商沟通,了解他们的诉求,再做定夺。”

皇帝看着孟令琛,眼中满是怀疑:“孟爱卿,你是不是知道些什么?为何突然为这些富商说话?”

孟令琛神色平静,不慌不忙地说道:“陛下,臣只是从国家大局考虑。如今改革势在必行,而富商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若能得到他们的支持,改革必将事半功倍。臣愿亲自去与这些富商沟通,劝说他们尽快缴税。”

皇帝沉思良久,最终点头道:“好吧,既然孟爱卿愿意出面,那就由你去办。但你务必在三日内解决此事,否则,朕唯你是问!”

孟令琛领命而去。

他心中暗自得意,一切都在按照他的计划进行。

回到王府后,他立刻与秦易珩和秦云乔商议下一步行动。

“孟大人,”秦易珩说道,“你打算如何利用这次机会,逼迫陛下同意改革方案?”

孟令琛微微一笑:“殿下,我打算在与富商沟通的过程中,故意透露改革方案的好处,让他们知道只有改革才能让他们的生意更加兴旺。然后,再让他们联名上书,请求陛下批准改革方案。如此一来,陛下便会陷入两难境地,若不同意改革,将失去富商的支持,国家经济也将受到严重影响;若同意改革,我们便能趁机架空他的权力。”

秦云乔拍手称赞道:“孟大人果然妙计!如此一来,陛下便不得不就范了。”

商议妥当,孟令琛便开始与富商们进行沟通。

他详细地向富商们介绍了改革方案的内容和好处,富商们听后,纷纷表示支持改革,并愿意联名上书请求皇帝批准。

三日后,孟令琛带着富商们的联名上书,再次来到朝堂之上。

他将上书呈递给皇帝,恭敬地说道:“陛下,臣已与各地富商沟通完毕。他们深知赋税乃国家大事,不敢抗税。只是他们对改革方案有所担忧,希望陛下能批准改革方案,以安民心。这是他们的联名上书,请陛下过目。”

皇帝接过上书,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他没想到孟令琛竟会使出这一招,让他陷入了两难境地。

朝堂之下,众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支持改革的大臣们面露喜色,而守旧派的大臣们则脸色阴沉,心中暗自叫苦。

许久,皇帝终于放下上书,长叹一声:“罢了罢了,既然众爱卿和富商们都希望改革,朕又岂能逆了民意?孟爱卿,赵爱卿,你们的改革方案朕批准了。但朕丑话说在前头,若改革失败,你们可要承担全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