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路上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路上 > 通话记录 > 第13章 村晚,春晚,都行。

第13章 村晚,春晚,都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下午睡觉赵慷歌是彻彻底底地失策。最近要么一睡不醒,要么彻夜不眠。

回家一周就哪哪儿都不对劲。胃病复发,一直喝中成药也不见好。

昨晚更是直接吃着吃着就吐了。

在外边节衣缩食惯了,一回来大鱼大肉的消化不了。

别说,这种饮食习惯挺适合去留学的,估计能很快适应从普通家庭变成HOMELESS,回来沙县都能边吃边哭那种。

教授布置的小论文已经写了第二稿了,原因不是因为修改,而是因为每次写完都忘记保存。加上这年久失修的电脑,文件总找不回来。才写完一稿又来一次,不过好消息是,第二稿也没保存,她还能写第三稿。

前段时间的旅游游记没怎么动笔写,表达欲下降是她这两年出现的最明显症状。

总是一直看别人五彩斑斓的生活,她有些难以习惯平淡,窘迫,有时甚至有些绝望的日子。

说教育的延后性能有多延后。大概是她那天翻出了《唐诗三百首》觉得小时候费好大功夫才能背起来的唐诗,现在背一首新的也就是几分钟的事情。所以早慧是好还是坏呢,拔苗助长是不是真的有意义呢?二年级就学习编程是有必要的吗,人人都要成为小主持人,小演说家,都要学习“如何三分钟让人家听你的话” “如何带好团队”这些都是有必要的吗?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在催熟剂的世界里那么不合时宜,不合时宜也不是错。

那天打完球,慷歌一身臭汗地回家,路上两个三四岁小妹妹就在石子沙堆里边挖来挖去,跟路过的她打招呼说HELLO。慷歌心想:“她们的笑容不珍贵吗?培养功能型的人,建立相互交错的利益关系才是更重要的吗?社会如果进步,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自己是奴隶,以终身不婚终身不育来拒绝再生产奴隶,难道不是我们对于人的理解错了吗?” 或许是恐惧贫瘠的环境,或许是受够了别人对自己的鄙夷,那么多家长一心一意地就希望孩子很早就表现出天才的征兆,就好像一笔备用金一样,给他们保底,别让孩子重蹈覆辙。

慷歌其实找不到答案,她心里并不觉得自己能逃离出这种教育的惯性,所以就干脆从根源杜绝。没有小孩。

有的人是因为怨恨小孩让自己变得不自由或者丑陋才不生小孩,她们看待孩子好像看待一个随时会夺走她们财富的魔鬼。

但是慷歌不是,不生小孩,因为不舍得让那么可爱的小东西一步一步变得痛苦。

“我不能成为别人不幸的原因。”慷歌下定决心。

“人生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总是在她空闲的时候冒出来。仿佛要找到一个能支撑她走下去的理由后,她才能继续忍受长期的枯燥乏味和预估不太快乐的未来。

有几次,她好像摸到一点边。

堂哥结婚的那个冬天,在漫天的雪里支起来一个雨棚,棚里边是烧着煤炭的几口大铁锅。人呼出来的白气,烧水的水蒸气,还有火焰热浪的折射,人在那里边炒菜,上菜,吆喝着大嗓门。红红的气球,红红的新人,红红的火炭就活在雪里。

第二天散席,篷布里的火灭了,锅拆了,菜被挤在一个个红色塑料袋里。主人家站在雪里送客,说完话车就开远了,人也走远了。

人好像就为了那点热闹活着,千里迢迢来,就为了那点人气,那点喜悦活着。

慷歌知道,她不能免俗。她活在这个俗气里,也愿意一辈子活在这种俗气里。

在高高的落地窗里边俯视众生的世界,她不愿意去。人感受到生命力之后,就知道自己就得活在生命力里边。痛苦和喜悦都是那么用力,感受过就知道人离不开这个。

“人们必须相爱,或是死亡”

今年小镇上破天荒办了一届村晚,中心广场上搭起来挺不错的舞台。还在调试设备的时候,就已经围观了不少镇民。

爷爷奶奶带着各种颜色的毛线帽子,趴在栏杆周围看着。脸上没有太多表情,眼睛却没有离开过大屏幕。

衰老是不是就是这样呢?对于再喜欢的东西也无法表现出热情,衰老,或许从我们失去诚恳的那个时候就开始了。

慷歌也时常感觉到自己的精力跟不上,不过更多的感觉是自己的心力跟不上。

好像那些成就,那些未来潜在的收益也不是很重要,最大的风险是,她隐隐地感觉到“也许得到那一切,我也不会开心。”

好像这才是她会暴饮暴食,彻夜不眠,疯狂逃离的原因。因为即使得到了所有有价值的东西,好像她也不会开心。

她不能相信自己还会信任某一群人,或者还会真心地为了一件事情付出所有精力,而不去计较得失。

活下去的焦虑从懂事开始便在她心里埋藏,对人的猜忌,防范,也是根深蒂固。换句话说,她从未感觉到某段关系能在她低谷时候保护她。

但是慷歌也没有完全放弃,生活的变化远比她想象的多。再说,如果确定没有人会在你低谷时候保护你,那你同样可以自己保护自己,越强大,你能保护的人越多。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与其哀叹别人可能的遗弃行为,不如让自己成为能不断建立新关系的强者。虽然没有人会一直陪着你,但是会一直有人陪你。冷板凳坐得,牛棚也能读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