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宫廷里发生了一些不大不小的事情,比如刘乐从内务府调动到了御书房,成为了皇上批奏折时候的掌灯太监。
或者一些粗识笔墨的太监也被人抬举了起来。徐福那边明里暗里也关照起来,日子好过了不少。
原本就是家境贫苦,这才卖身为奴的太监宫人们不禁有些黯然,他们大部分人都不识字的,这才进宫伺候人,混口饭吃,但现在皇上欣赏识字的,他们再伶俐也没办法。
有些机灵的小太监,咬咬牙拿出自己月例,托人买了几本薄薄的千字文还有些启蒙的,打算自己先学着,毕竟进了宫,这辈子也就耗在宫里了,总得多条打算。
御书房内,刘乐战战兢兢的侍奉在一旁,他并非不知好歹,但伴君如伴虎,而且帝王喜怒无常,这宫廷里石板上的血可到现在还没洗干净,小心谨慎总不会出错。
“皇后说你识些字,心思灵巧”帝王的声音在这御书房里响起。
“皇后娘娘谬赞,奴才只是做了些小玩意,娘娘开心,这才夸了几句”刘乐躬身回复,湛青色的太监服下的人也弯成了一个弓的样子,很是恭敬。
刘渺抬眼看向眼前的年轻人,一个识字,机灵又隐忍的,太监。
这样的阉人,可比那些朝堂上的老东西,要懂事的多,也听话的多。
帝王嗤笑着看着案牍上的堆得高高的奏折。
这几日不过是压下了帝师人选的奏折,一个个便哭天抢地,几番上折子,内阁那番饭桶,怕是和那些老东西沆瀣一气,竟然梳理后还有这么多折子待批阅,这可不是一次两次了。
“刘乐,你过来”帝王招招手。
“把这边待批阅的折子读给我听听”
刘乐心中一震,朝堂之事,他们太监是不能知晓的,这些国家社稷相关,向来都是掌权者才能知晓,如今,却让他读与皇上听。
他是该拒绝还是该读。
万一是皇上的试探,读了说不定就人头落地了。
心中年头转了几番,还是没个定论。
或许说不定,只是皇上今日疲惫,不想亲自阅览,他只这次,应该没太大关系。而且,他是皇后推荐的,以皇上对皇后的宠爱,应该不会。
定了定心,刘乐还是躬身上前。
强行镇定的拿起了最上面的折子。
“臣有本奏,今太子已定,然帝师.....”
“臣有本奏,君为重,社稷次之.....”
折子磕磕绊绊的才读了约五六十本,嗓子却已经哑了,而且有些字他不认识,也不懂意思,他只是粗识些字,并不是正经读书人,遇到这些,他也含糊的糊弄了过去。帝王闭着眼睛,撑着手,不知是否睡了过去,折子他读了,但帝王并没有朱笔批阅,他不大敢径直窥视天子容颜。
只能硬着头皮一本一本的往下读了下去。
“下去伺候吧”不知过了多久,帝王开了口。刘渺这才放下手里的奏折,手心里汗渍渍的,脑子里也一片空白。
只是依照这些年宫廷生存的本能,退了下去。
帝王睁开眼,桌上放着读了一半的奏折,屋内伺候的人也都离开了,他沉思着看着这将案牍挤得满满当当的奏折,还有刚刚离去的刘乐的方向。
“娘娘,刘乐在外面向您请安”春喜不敢打扰难得有空能好好看书的娘娘,只等人放下书,才小声通传着。
“春喜,我近些日子读史记,倒是有些和以前不尽相同的想法,不过,倒是先不和你说了”年轻的皇后笑着看向身边的侍女。
“奴婢也不大懂这些”春喜细心的服侍着自家娘娘穿好外袍,簪好凤钗,这几日,娘娘躲懒,在自己宫殿里总是随着性子,自己身为娘娘身边的大宫女,可不能这样。
“再这样下去,外面的宫人可都要比你厉害啦,亏你还是自小跟我读书的”
春喜嘟囔着,“奴婢自小也是跟着娘娘读书的,宫里除了正经主子和有品阶的侍卫,我可不信还有多少宫人比我厉害”
皇后无奈的看着自家一心一意只有服侍自己的春喜。
“算了,我总归是会护着你的”
窗外太阳渐渐的被云层遮住了,好一会儿就躲在棉絮般的云层里,不像之前那么刺眼,也舒服了很多,但日渐西沉,气温也降了下来,云层里模模糊糊的黄色太阳就让人恼了起来,怎么还躲藏在这云层里。
“让刘乐进来吧,我也正好有些事情要和他说”
梁甜甜若有所思的看着窗外的云层和透过窗棂,门口恭敬等候的刘乐,而后轻轻笑了起来。
“倒也是意料之外了”
帝师的人选皇上很快选定了下来,小太子未来除了固定的君子六艺,习武骑射的学习,还有三位老师专门教导。
一位是江南大儒,桃李满天下,朝堂官员中受他指导的就堪堪十有二三,大儒远在江南,小太子也还年幼,就暂定小太子满三年后,大儒远赴京都,前来教导。
一位是先前先帝任命教导皇子们的老先生,老先生推辞不愿,只想避世隐居,不问世事,但终究被说动了。
最后一位很是年轻,才三十多岁,是今朝状元,却也是寒门子弟,尚未入翰林内阁,目前只挂了个京兆府尹的官职,很是得罪经常权贵,状元郎每日里嬉笑玩闹,很是潇洒,不过这点卯也是一日不落的,之前文官很是弹劾这位为官不正的状元郎,却也拿他没办法,人家每天都兢兢业业点卯上班,只是为人不羁了点,不知为何也是帝师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