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苏格兰女王和英格兰女王都保持单身,这种状态给两人都带了不少麻烦,因为人们认为这是反常的,各国宫廷都在密切关注两位女王的婚事动向。】
【与伊丽莎白不同,苏格兰的玛丽女王一直在积极寻找对自己有利的婚姻,她想要和法兰西或西班牙联姻,有人称她可能会和西班牙的王子唐·卡洛斯结婚或是和小叔子法兰西的查理九世结婚。】
【如果联姻成功的话,那么苏格兰的国力将会大增,定然会威胁到英格兰。在此剑拔弩张之际,英格兰的廷臣们再次干起了保媒拉纤的活计,他们希望女王能尽快解决自己的婚姻问题。】
【英格兰的大臣们为了伊丽莎白能够结婚,底线一降再降。他们一度愿意让讨厌的罗伯特·达德利成为女王的王夫,这些年廷臣们早已厌倦了和罗伯特·达德利之间的争风吃醋,只要能解决继承危机,一切都好说。】
廷臣们面面相觑,绸缎袖口下的手掌握了又松。这些素来以体面自持的贵族何曾想过,有朝一日竟要如市井媒婆一般,为女王的婚床费尽心机?
几位外国大使对视了一眼,都铎的君主在婚事上真是难伺候的紧,幸好他们的陛下在婚姻上堪称模范君主。
【作为伊丽莎白最宠爱的情人的罗伯特·达德利也与其他大臣一样,没有摸清楚女王的真实想法,他和多数顾问大臣们一样,认为伊丽莎白应当结婚生子。】
【但是伊丽莎白真的结婚,无论如何都会对他的地位和政治影响力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在他看来,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让伊丽莎白和他结婚,更何况廷臣中对这一做法的反对声音也逐渐平息。】
【罗伯特·达德利曾多次采取求爱行动,希望伊丽莎白能下定决心和他结婚。他在凯尼尔沃思的城堡举办了为期三周盛大豪华的招待活动。】
【这座华美的城堡在长达三周的庆典中化作了一座梦幻的舞台一一骑士比武的铿锵声、假面舞会的呢喃低语、泰晤士河上漂浮的华丽船队,甚至连诗人即兴吟诵的十四行诗,都在隐秘地歌颂着同一个主题:婚姻的神圣与欢愉。】
亨利八世冰冷的目光看向人群中正努力把自己藏起来的约翰·达德利,他冷笑一声,果然有其父必有其子,约翰·达德利觊觎王权,他的儿子也想成为国王,父子俩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达德利的这一行为无疑是拍马屁拍在了马腿上,这场精心准备的盛典选错了主题,伊丽莎白一心想保持童贞女王的身份,她天性谨慎,在她眼中,婚姻将给自己带来诸多不利——失去独立、□□、朝廷上政治力量对比改变。】
【而在伊丽莎白眼中,达德利展示的迷人诱惑远远不能弥补这些风险,对她来说,爱情不过是权利的装饰品。】
【达德利急于向女王求婚,除了政治野心之外,更深层的原因是他渴望一个能够延续达德利家族血脉的继承人。然而作为女王最宠爱的情人,这份殊荣却成了他无法挣脱的黄金枷锁——伊丽莎白女王强烈的占有欲使她决不允许任何人分享达德利的忠诚与爱意。】
【不过达德利并非如表面那般忠诚,他曾与道格拉斯·霍华德夫人有过一段隐秘恋情,并因此有了一个私生子。后来,当他的另一位情人——埃塞克斯伯爵夫人莱蒂丝·诺利斯怀孕并坚持要与他结婚时,这件事情彻底激怒了伊丽莎白女王。】
【这位占有欲极强的君主立即禁止莱蒂丝踏入宫廷,同时将罗伯特·达德利软禁在宫中,以防他再次逃脱她的掌控。历史仿佛重演——这简直就是当年埃米·罗布萨特事件的翻版。】
贵族们暗自感慨伊丽莎白公主不愧是最像亨利八世的孩子,这控制欲简直跟国王有的一拼。在他们看来,贵族有情人本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他们这些贵族夫妻不都是各玩各的。
亨利八世十分不虞,虽然他自己风流多情,情人不断。但在他看来,罗伯特·达德利的一切荣耀都来源于伊丽莎白,在伊丽莎白不允许的情况下,他竟然敢找情人生孩子,这明显是对王权没有敬畏之心。
【因为苏格兰的玛丽女王在四处寻找强有力的联姻对象,这时的伊丽莎白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她决定将自己的情人罗伯特·达德利推荐给玛丽·斯图亚特,她相信罗伯特·达德利对她忠心耿耿,如果达德利成为苏格兰的玛丽的王夫,不仅可以满足达德利想要成为国王的愿望,她还可以利用达德利间接影响控制苏格兰。】
【于是她向玛丽·斯图亚特提出如果玛丽考虑和自己的情人罗伯特·达德利结婚的话,两个女王可以住到一起,由伊丽莎白提供两位女王的各种开销。】
贵族们集体傻眼了——伊丽莎白女王居然要把自己最宠爱的罗伯特·达德利送给死敌
玛丽·斯图亚特?更离谱的是,她还提议两
位女王同住!
难道是要共享这位”王夫”吗?不是说伊丽莎白女王向来独占欲极强?一群老谋深算的政客都看不懂这奇怪的操作,其他人更是无法理解了。
几位其他国家的大使感慨到:英格兰宫廷的戏码,果然比戏剧还要荒诞离奇!
【玛丽表面上认真思考了这一提议,因为这可是取得英格兰王位的一个途径,不过她从未真正想要接手伊丽莎白抛弃的东西。但她很愿意通过模棱两可的承诺来安抚自己的竞争对手,实际上她正在为自己物色一个外国王子做结婚对象。】
【为了遏制苏格兰女王与外国王子联姻可能带来的威胁,伊丽莎白也开始审视自己的婚姻大事,婚姻在伊丽莎白的手里一直都是一个非常好用的筹码,在她执政期间婚姻外交政策十分成功,毕竟没有人能够拒绝一顶王冠的诱惑。】
【欧洲的王子们对伊丽莎白趋之若鹜,他们都希望能和伊丽莎白女王缔结婚约。奥地利的查理大公再次成了热门人选,他也是伊丽莎白众多追求者中坚持时间最长的一位。】
【伊丽莎白写信给哈布斯堡王宫声称自己始终都秉持着恭敬之心,为了国家和人民能得到最大的利益而做出选择,她一直将议会的话铭记在心。】
【最初,为了促成这段联姻,查理一方在谈判中刻意对自己的宗教信仰含糊其辞。他父亲的大使在向英格兰宫廷介绍时,仅强调查理自幼接受天主教教育,却刻意隐瞒了他依然坚定信奉天主教的事实。】
【这种策略性的模糊表述,成功误导了以威廉·塞西尔为首的许多英格兰重臣,使他们误以为查理至少对新教持宽容态度,甚至可能在未来皈依新教。所以英格兰的大臣们对这位王子的求婚持支持态度。】
亨利八世皱了皱眉,暗骂一声,“这些阴险狡诈的奥地利人。”又不满地看向塞西尔,作为伊丽莎白的首席顾问怎么能如此轻易地被蒙骗。
【不过这场联姻必然是不可能成功的,先不说伊丽莎白本就不愿意结婚,就只说查理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女王又怎么可能会和一个与自己信仰不符的人结婚呢。】
【但查理对女王的追求可以给伊丽莎白带来诸多好处,她既可以保持和神圣罗马帝国以及西班牙的友好关系,又可以减轻国内的催婚压力。】
【后来,女王派遣埃塞克斯伯爵前往维也纳斡旋,这位英格兰特使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最终达成妥协:只要查理愿意公开陪同女王出席新教仪式,便可获准私下保持天主教信仰。】
【然而,这一让步反而激起了伊丽莎白更强烈的反对。她断然拒绝查理踏足英格兰,并强硬宣称绝不容许任何人在她的王国秘密进行天主教弥撒。在1568年初,这场历时数月的联姻谈判以彻底破裂告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