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路上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路上 > 从伊丽莎白一世开始观影 > 第32章 第32章

第32章 第32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苏格兰这边,遭到妻子冷落与苏格兰贵族孤立的达恩利勋爵亨利·斯图亚特,已经有了充足的理由逃离这片是非之地。】

【他恐怕不曾想过即便渡过边境,来到英格兰,等待他的也只会是伊丽莎白女王的冷眼相待。伊丽莎白可不会承认他是苏格兰国王,更何况这个糊里糊涂的勋爵竟然认为英格兰王位也有他的一份。】

“啪”的一声,玛格丽特·道格拉斯不无绝望用扇子遮住整张脸,上帝啊,她未来怎么会生出如此蠢笨的儿子,竟敢妄图染指英格兰王位。

幸好他蠢得不值得陛下放在心上,不然她们道格拉斯一家现在就要被国王送到伦敦塔居住了。

【苏格兰的玛丽在顺利诞下王子之后,便对达恩利翻脸了,玛丽认为他应该对自己意大利秘书的死亡负责,玛丽吃饭睡觉都不同他一起。】

【在1567年初,玛丽得到了可靠消息,达恩利正打算绑架他们的儿子詹姆士王子,准备以自己的名义摄政并把女王幽禁到一个城堡之中。因此他的一举一动、同谁会面都会被玛丽派去的人监视。】

【在他生病时,玛丽到他的病房中探望他,并和他一起待了两三天。1月末,她又将他接去爱丁堡,人们以为这是女王夫妇复合的前兆。但实际上,针对达恩利的阴谋即将展开。】

【苏格兰的贵族们对达恩利早已深恶痛绝,他们中的一小部分正在计划着彻底除掉达恩利,深受玛丽女王器重的顾问官波斯维尔伯爵詹姆士也参与了此次计划。】

【密谋者们公开表示:“他们无法忍受被这么一个年轻的傻子、傲慢的暴君统治——尽管原因不同,他们最终都得出结论:必须通过某种方式将他处理掉。”】

【这群人订立了契约,他们宣誓相互之间坦诚相待,每个人都要承担起谋杀之罪。不确定苏格兰女王是否知道此事,尽管连她同父异母的兄长都知道了此次阴谋。之后她承认自己曾对他们说不要做“有损她尊严和理智”之事。】

【尽管玛丽女王声称自己并未赞同这一阴谋,但她亲口承认,在得知密谋者意图谋杀其丈夫达恩利时,她既未严词斥责,也未采取任何行动加以制止。】

【作为苏格兰君主,她本可以叛国罪惩处这些谋逆者,但她选择了沉默,任由事态发展。这一消极态度,使得她难以完全洗脱在此事件中的共谋嫌疑。】

几位外国大使低声感叹,“都铎家族的血脉里是流淌的是杀夫杀妻的本能吗,英格兰国王杀妻,苏格兰女王杀夫。”

苏格兰女王竟然敢杀夫,一位贵族不可置信,女人怎么敢杀夫,他看着旁边温婉贤淑的妻子,只觉得不寒而栗,万一哪天妻子看他不顺眼,会不会也跟他的敌人一起谋杀他?

【玛丽与达恩利前往爱丁堡途中,波斯维尔伯爵前来觐见。原本王室夫妇计划下榻克雷格米勒城堡,但伯爵却引导他们改道至圣玛丽堂区教士长官邸——一处名为“柯克欧菲尔德”的宅院。】

【达恩利被安置在西翼一间按国王规格布置的卧室,玛丽女王虽亲自在此照料患病的丈夫,却始终不曾留宿。每当暮色降临,她的銮驾便会准时离开,返回更为宏伟舒适的荷里路德宫就寝。】

【在她丈夫居所正下方的房间,数日后被精心改造成女王的临时寝宫。玛丽特别指示侍从调整卧床方位:“把床挪到那边——靠东墙的位置。”】

【虽然她确实曾留宿于这个房间,然而这看似体贴的举动,日后却成为最致命的疑点——人们发现若按原床铺位置,爆炸本应立刻伤及女王。】

【这诡异的巧合,让人们不得不怀疑:或许那两夜特殊的留宿,正是她精心设计的伪装,为的是在丈夫遇害时,让自己看起来也身处险境。】

上帝啊,难道他们未来的女王也参与了这个谋杀案,这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为何人尽皆知?苏格兰大使捂住脸,女王想杀夫就不能悄悄地做吗,为何要闹得满城风雨。

哈,这群蠢货就该在爱丁堡立个告示牌,女王陛下于某年某月某日谋杀亲夫,热烈欢迎市民携鲜花围观,记得要买官方授权的谋杀纪念币。

亨利八世的嘴角扯出一个讥讽的弧度,苏格兰的玛丽简直愚不可及,她完全可以玩阳谋,冠冕堂皇的将达恩利杀死。

如果是他的话,他定然会想方设法的给达恩利扣上叛国罪的帽子,君主想要杀人多的是名正言顺的由头,毕竟达恩利可不是什么聪明人。

【2月7日的晚上,玛丽正在楼上丈夫的房间里,此时两三个人带着几麻袋火药进入了柯克欧菲尔德玛丽的房间。】

【这时的玛丽突然想起自己要去荷里路德宫参加一个假面舞会。离开房间的时候,她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里乔便是去年这个时候被杀的。”】

苏格兰大使嘴角抽搐,所以他们未来的女王真的参与了这场谋杀,就算没有参与但起码也是知情的。

【2月8日早上,“轰!”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响彻爱丁堡上空。柯克欧菲尔德区那座属于老教士长的宅邸在巨响中瞬间化为废墟。然而蹊跷的是,达恩利并未葬身于爆炸现场,他和年轻侍从的尸体被人在四十码开外的城墙边发现,静静地躺在一棵老树下。】

【验尸报告显示尸体上未见任何火烧痕,这个细节与爆炸现场形成了诡异反差。调查人员还在草丛中发现了一把沾着露水的匕首,但奇怪的是,两名死者的身上都找不到任何刀伤。】

【总之,两人的死因成谜,人们都认为这一定是波斯维尔及其同伙所为。毕竟,众所周知,波斯维尔对达恩利恨之入骨。两天后,玛丽女王发布公告,悬赏两千英镑缉拿杀害她丈夫的凶手。】

【然而,她心知肚明,全城上下早已将矛头指向波斯维尔,流言如野火般蔓延。果然,不出所料,爱丁堡的城门和高墙上很快贴满了波斯维尔的通缉画像,画像上赫然印着一行刺目的大字: “此人便是谋害国王之凶手。”】

【伊丽莎白特意给玛丽致信问候,声称自己得知这一噩耗十分悲伤,双耳欲聋,神志惛愦,她又表示自己更为玛丽担忧,因为这时已经有传言说玛丽也参与到谋杀案中,伊丽莎白极力劝说玛丽现在就开始设法平息流言。】

【伊丽莎白表示,“哪怕此事指向了你身边最为亲近之人,也不能心慈手软。”这句话应该是劝说玛丽杀死波斯维尔。但玛丽读完信后,十分生气,拒绝回信,显然她是不愿按照伊丽莎白说的做的。】

亨利八世嗤笑一声,真是愚蠢,这是把伊丽莎白的好心当成驴肝肺了,苏格兰的玛丽这般优柔寡断,迟早会酿成大祸,毕竟历史可从不会宽恕软弱的君主。

【欧洲各国宫廷对玛丽涉嫌参与弑夫一案议论纷纷。有些国家已经公开谴责这位苏格兰女王,而她的天主教支持者对此意见不一。】

【“倘若罪行坐实,”一位驻苏格兰的外交官在密信中写道,“英格兰境内的拥护者必将背弃她,届时她复兴旧教的宏图也将化为泡影。”】

【爆炸案后的次日,玛丽女王出席了侍女婚宴。在她的示意下,达恩利的遗体未经荷里路德宫圣堂的正式仪式,便被草草下葬,女王的如释重负之情,几乎溢于言表,她很高兴在自己的生活中彻底摆脱丈夫。】

【更加引人非议的是,她与波斯维尔伯爵几乎形影不离,她不仅将亡夫的骏马赐予这位宠臣,更是赏赐给他无数华服珍宝。而波斯维尔虽然是有妇之夫,但却已公然以情人姿态侍奉女王左右。街头巷尾的流言,此刻正化作动摇王权的惊雷。】

【伦诺克斯伯爵以弑君罪对波斯维尔提起公诉,这场震动苏格兰的审判最终定于四月十二日在爱丁堡市政厅公开审理。然而审判尚未开始,象征公平正义的天平早已倾斜,因为法官席上坐着的尽是波斯维尔的支持者。】

【审判当日,波斯维尔率领四千扈从招摇过市,铁蹄声震彻皇家大道。面对如此阵仗,悲愤交加的伦诺克斯伯爵甚至都不敢踏足爱丁堡。经过八小时装模作样的“审议”,法庭果然宣布波斯维尔无罪,这场庭审无疑是场闹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