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路上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路上 > 从伊丽莎白一世开始观影 > 第10章 第10章

第10章 第10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整个审判过程毫无秩序可言,狂热的教士们时而哄堂大笑,时而厉声咒骂,神圣的宗教会议沦为了野蛮的狂欢。这些场景预示着一个残酷的事实:玛丽统治下的英格兰,宗教宽容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以“正统”之名进行的迫害与报复。】

【而拉蒂默因年迈体弱,获准坐着受审。他胸前挂着眼镜,手持拐杖,最终被判定为异端。然而,他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命运,视其为对上帝的颂扬。】

【一位审讯者甚至对他说:“若你这样的信仰能进天堂,那我宁愿不去。”那一时期大约有八百名改革派人士逃亡到欧洲中部的新教国家,其中许多是教士和来自大学的学者。】

【玛丽反异端运动的第一个牺牲者是圣保禄主教座堂议员约翰·罗杰斯。他因在教堂庭院讲道时反对天主教举措而被当局选中“开刀”。】

【从新门监狱押往史密斯菲尔德刑场时,他的妻子和十个孩子为他送行,欢呼雀跃,仿佛他是去赴宴。】

【沿途围观者也为他喝彩。绑上火刑架后,他拒绝放弃信仰以换取宽恕。火焰燃起时,他显得平静,甚至将双手浸入火焰,“如同在冷水中洗手”。】

【格洛斯特主教约翰·胡珀也早早牺牲。他被蒙面押往自己的堂区,于2月9日被绑上火刑架。由于树枝太嫩,火焰燃烧缓慢,只烧到他的腿和下半身便熄灭。胡珀喊道:“看在上帝的份上,把火烧旺点!”】

【火焰重新燃起后,他痛苦地捶打胸口,直至一条胳膊脱落,脂肪和血水从指间滴落。他的折磨持续了45分钟,最终“如孩童般安静地死去”。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小人物比如理发匠,纺织工等人也在那些天也都被活活烧死。】

【而作为爱德华六世时期宗教改革的主力人物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克兰麦自然也没有逃过火刑的命运,在1555年10月,克兰麦被押至火刑场,率先目睹了战友拉蒂默和雷德利惨烈的火刑。

【在长期囚禁和威逼利诱下,年迈体衰的他一度屈服,写下了放弃新教信仰的悔过书。然而,几十年来根深蒂固的信仰使他无法真正背离自己的信念。】

【1556年3月21日,在火刑场上,克兰麦慷慨陈词,重申反对教皇和化体说的新教主张,并当众否认了之前的悔过书。他将右手伸入火焰,大声喊道:“这是一只有罪的手。”他率先烧毁了写下悔过书的右手,随后在烈火中英勇就义。】

当得知自己将被处以火刑时,托马斯·克兰麦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惊,随即昏厥倒地。站在他身旁的拉蒂默主教虽强撑着没有倒下,但双手止不住的颤抖,法袍下摆已被冷汗浸透,显然被这一残酷的命运吓坏了。

亨利八世挥了挥手,侍卫们立即将昏迷的克兰麦抬出大厅,御医们手忙脚乱地开始施救。

整个宫廷陷入死一般的寂静。信仰新教的大臣们面如土色,他们仿佛已经看到玛丽一世时期熊熊燃烧的火刑柱。以托马斯·博林为首的新教贵族们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神—— 不惜一切代价阻止玛丽小姐登上王位。

就连几位信仰天主教的外国大使也不禁紧握十字架默默地为这些被活活烧死的人祷告着。

亨利八世的眼神彻底冷了下来。他方才对玛丽展现出的那点赞许现在已经荡然无存了,他就知道玛丽一上位就会立刻恢复天主教的荣光。不过,好一个血腥玛丽,活活烧死了那么多人,他倒是小看了这个女儿的狠心。

玛丽鼓起勇气,倔强地昂起头,玫瑰念珠在她指间哗哗作响:“陛下,圣座是主在人间的牧羊人,我们应该听从圣座的教诲,恢复天主教的荣光。”

“够了,玛丽,你给我闭嘴。不要因为我把你接回白厅宫,就开始心存幻想,在英格兰国王的权利是至高无上的,没有任何人能凌驾于王权之上,你的教皇也不行。”

他顿了顿,狠厉的眼神盯着玛丽,“你最好不要做出什么违背王意的事情,说出一些不恰当的话,不然……”国王突然噤声,但所有人都读懂了他未尽的威胁。玛丽惨白着脸倒退两步,玫瑰念珠"啪嗒”一声掉在了猩红的地毯上。

【虽然在玛丽一世统治期间,她一直致力于恢复天主教的地位,但实际上,天主教的复兴并未完全实现旧信仰的全面回归。因为在玛丽看来,弥撒圣祭才是信仰中最核心的部分,而其他传统和习俗则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在她的统治下,唯一得到修复的圣地是威斯敏斯特教堂内的忏悔者爱德华圣地,然而,玛丽本人从未前往朝圣。与此同时,坎特伯里的圣托马斯圣地以及沃尔辛厄姆的圣母祠依然荒废,无人问津。】

【玛丽依然是英格兰教会的最高领袖,教宗至高的信条仅限于嘴上说说。据说,当时英格兰大约有一半人口年龄在二十岁以下,从未经历过教宗统治的阶段。因此不可能将教宗至高的概念再次强加于他们头上。】

【而《圣经》的重要性以一种与中世纪天主教传统不同的方式得到了重新强调。例如,枢机主教下令将《新约全书》翻译成英文,以便更多人能够阅读和理解。】

【同时,传道的力量也被高度重视,政府组织了一批传道员,专门驳斥新教的教义。在复活节期间,斯毕塔菲尔德举行的传道会吸引了多达两万名听众,显示出传道活动的广泛影响力。】

【为了帮助传道员更好地开展工作,邦纳主教亲自编写了一套“有益且必备之信条”,并提供了十三篇标准的传道词作为参考。这些努力的目标是让英格兰人民重新接受天主教的信仰,同时去除其中一些过于迷信的成分。】

【可以说,玛丽试图恢复的是她父亲亨利八世在位末期的天主教信仰形式,而不是完全回到中世纪的传统。从这个角度来看,玛丽实际上是在继续她父亲未完成的事业,试图在宗教改革的基础上重新调整英格兰的信仰方向。】

亨利八世的神色稍稍缓和,冷笑一声,“看来你还没有蠢到无可救药的地步。”玛丽低着头,转动着手中的玫瑰念珠,没有说话。

【在玛丽统治时期,作为新教徒的伊丽莎白,自然也因为她的新教信仰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但伊丽莎白擅长审时度势,她知道为了活下去,她必须至少装出认可姐姐的样子。然后伊丽莎白公开声明皈依罗马天主教,她甚至向玛丽索要相关书籍,以深入了解天主教。】

【妹妹伊丽莎白皈依的消息让玛丽很高兴,但是什么都比不上自己怀孕的好消息。1554年11月28日,女王宣布了自己怀孕的消息。1555年,欢欣鼓舞的女王移居汉普顿宫待产。腓力出于私心,有意拉拢伊丽莎白,玛丽或许听从了他的枕边风,当年4月将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伊丽莎白召回宫廷陪伴自己生产。】

【但很快大家就发现这场怀孕是个乌龙,女王其实并未怀孕,而此时的腓力二世已经无法忍受在英格兰待下去了。他的父亲查理五世退位的消息让他急于离开英格兰,玛丽对丈夫的离去极为不舍。】

【她多次写信给腓力,希望腓力可以快点回来,但腓力置若罔闻。玛丽告诉她的侍女们,她已经尽一切可能说服丈夫回来,但她发现丈夫不会回来了,她打算完全远离男人,平静地生活,就像她婚前那样生活。或许这时她已经后悔结婚了。】

【直到1557年3月20日,腓力返回英格兰,这次回来他是来谈战事的。腓力已经向亨利二世宣战,为的是维护神圣罗马帝国在法国和低地国家的权益。当下,他想要得到英格兰的援助。他声称此次前来只谈新一轮的粮食援助,但实际上他想要的是武器装备和战斗人员,女王的枢密院无意援助他。】

【但此时的女王因为迟迟生不出继承人,迫切的想让丈夫留在英格兰,再加上法国不断做出颠覆玛丽一世争权的叛乱,毕竟他们手中握有一个重量级人物苏格兰的玛丽一世,而苏格兰的玛丽一世一直没有放弃过对英格兰的王位宣称。】

【于是,她向枢密院表示自己要支持腓力二世的对法战争,并在单独召见枢密院委员时威胁他们若不服从,将面对免职甚至死亡。法国大使当时评论道,玛丽想要人们“不仅是□□,就连灵魂都要服从她的意愿”。她与其父亲、妹妹一样固执而专横。】

【战争初期,西班牙军队在圣康坦城外大胜,英军随后加入攻城战,虽未取得显著战果,但仍是胜利一方。伦敦为此点燃篝火,教堂唱起赞歌庆祝。】

【然而,战况很快逆转。苏格兰军队南下袭击英格兰边境,迫使英军分兵抵御。12月中旬,法军在加来附近集结,加来作为英格兰在法国的最后据点,面临被包围的危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