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路上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路上 > 霜风佩 > 第1章 君怀归(一)

第1章 君怀归(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刚入冬,夜里就落了一场细雪。

晨光一显,檀棕枝头上的薄雪,就被熔熔金光融掉了,烘出一阵刺骨寒意。

陈希青拢了拢紫碧襦袄的夹领,携着丫鬟轻燕来到前堂,跪在女眷的最末排。

在她们身前的是尚书府的五十多口人,以兵部尚书陈廷玉为首,全都趴伏在乌青地砖上等候听旨。

跪在陈希青身旁的赵氏是陈廷玉新纳的妾,进府前是春景圆的戏子,唱旦角,脸蛋俏,嗓子好,眼力尖。

她余光瞥见旁边的陈希青,觉得面生,不知是哪房没规矩的丫鬟,敢与她并肩,刚要踹她走,老仆小声附耳提醒:“她是大小姐,陈希青。”

赵氏心头一惊,忙把老爷新赐的雪狐大氅往内拽了拽,怕沾了晦气。

她入府才月余,便已听了不少这尚书府碰不得的禁忌。

头一遭,就是这位已二十有三的庶出长女——陈希青。

她并非生来是庶出,而是为母所累。

她母亲岳若彤乃是前太师岳宗敏的长女,当年嫁给新科探花郎陈廷玉,可算是下嫁。

那时,陈廷玉寒门出身,受岳父岳宗敏多番提携,官拜兵部侍郎,仕途通达。

在府中,他与岳若彤伉俪情深,爱意甚笃,未纳过一房妾。

后来岳若彤产下一女,陈廷玉狂喜,疼爱有加,取名希青,小字子佩,取“青青子佩,悠悠我思”之意,寄托他对发妻的缱绻爱意。

那时的陈希青,是陈岳两家的掌上明珠,在所有人的宠爱下长大。

但命运弄人。

陈希青六岁时,北狄滋扰梁国边境,破了蓝霄关的防线,导致梁国割地。

岳宗敏因一封私通北狄的密函下狱,被判通敌罪。

熙昌皇帝念岳宗敏为两代帝师,未按律诛九族,只将岳家男丁全部问斩,女眷送入教坊司。

然而,岳氏几位婶娘刚烈,不甘受辱,带着幼女们服毒,随夫去了。

娘家遭此劫难,岳若彤肝肠寸断,为岳家喊冤,却求告无门。

她已嫁作陈家妇,官家开恩,未受牵连,但她宁愿跟父兄们一起去死。

因为陈府,已经变成了她的另一个地狱。

陈廷玉为仕途着想,不宜让叛臣之女再坐正妻之位,遂将岳若彤贬妻为妾。

同年,再娶海正侯次女沈兰芝为妻。

岳若彤这时才看清陈廷玉真正的嘴脸。

她悲痛万分,悔不当初,却已无济于事。

看着尚且年幼的陈希青,她不敢死,只能忍下所有,带着女儿,移居偏院。

苦寒之中,挨了几年,岳若彤终于熬不住,因病去世,只留下陈希青一人独居偏院,深居简出。

她在这个家里,活得无声无息。

年节家宴,拜神祭祖,她都不曾出现。

许是出现了,也鲜有人记得这位曾经系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大小姐。

若不是今日圣旨驾到,赵氏这等新人,断然不会见到如此晦气之人。

也因她是叛臣遗孤,主母沈兰芝想把她嫁出去,都没有夫家肯惹这等晦气。

赵氏好奇,偏头打量陈希青一番。

只见女孩儿生得清秀雅致,玉肌雪肤。

一张净白的脸,脂粉未施,却如琼枝玉落,素静恬然,像紫碧粗布里包着的梨花冻。

眉眼间皑皑如岭雪的神韵,即便躬身趴伏在地,也掩不住她的玉颜清贵,姿容替月。

赵氏撇撇嘴,想起前几天,老仆将她房里吃剩的鲫鱼粥端下去,交代小仆送去偏院给大小姐当晚膳。

那吃了她剩菜的,就是这位大小姐。

她犹记得那粥凉得发腥,府里狗都不吃的冷菜剩羹,竟能将女孩儿喂养得如此水灵,她都禁不住羡慕了。

许是感知到注目,陈希青稍一抬眼,与赵氏目光撞个正着。

赵氏横了她一记白眼,低下头来,继续趴伏。

陈希青早已习惯府里人的横眉冷对,并不大在意。

此刻,她绷紧的心弦,全系在那迟迟未到的圣旨上。

前方传来一阵脚步声。

陈希青隐约听见那脚步声里,似有锁甲相碰之音。

传旨的公公……难道还穿铁锁甲胄?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浑厚的嗓音,带着些粗粝,像一把洪亮的好嗓子不幸在粗石上锉磨了一番,带着些艰涩的干音。

陈希青指尖瞬间蜷缩起来,身体为之一震。

“兹有北狄王钴尔德遣使,止戈谈和,援请和亲。我大梁以仁义为本,特赐公主远嫁,以结永好。朕思无适配之女,遂选定——”

宣旨声骤然一停,把所有人的心都抛至高空,宣旨之声却迟迟不继续。

那人悠长的尾音拖得老长,似对这旨意颇为不满。

两列随行太监已经吓得两腿发抖,却不敢言。

同样忐忑的,还有陈廷玉这一大家子。

让他们提心吊胆的是圣旨里的“和亲”二字。

早年,北狄侵扰梁国的西北边境,狄人铁骑越过北境最后一道天险——蓝霄关,自此梁国西大门失守。

无奈之下,熙昌皇帝割让凉州十三城中的五城给北狄。

梁国国界向东南退缩五百里,退守雪玉关,以平战乱。

是以,北方民族首次突破蓝霄关,入主关内,梁国民众称此难为“蓝霄之耻”。

是熙昌皇帝自登基以来,最大的败绩。

自此,梁国从屈就蛮夷的隐忍寡断中醒悟过来,一改开国时对狄戎的怀柔政策,在雪玉关厉兵秣马,派驻神武营严守,威慑北狄。

北狄人虽得了梁国五城,但游牧习性难改,不事农桑,五城洗劫完,每到冬天,依然物资匮乏,忍饥挨饿,还是要来梁国抢。

狄人几度侵袭雪玉关,都未果,反而遭到神武营反扑追击,来来回回,吃了不少败仗。

八年的推拉缠战,梁国凭借神武营的勇猛善战,陆续拿回凉州割让出去的三座城池。

北狄屡遭挫败,颓势顿显,再也经不起长年鏖战。

今年一入冬,北狄王钴尔德遣使议和,愿意定下十年边境和睦之约,求娶公主,以为不侵不叛之证。

熙昌皇帝允了和亲之事。

但北狄初降,议和之心不坚。

若真嫁个公主过去,北狄翻脸开战,公主性命危矣,梁国也会投鼠忌器。

要打,还得先救出公主。

后来群臣商议出对策,着礼部挑选合适女子,抬为公主,遣嫁北狄。

这样,即便他日开战,梁国也可毫无顾忌地应对,不必顾及一介民女的生死。

都知那女子送过去,与送死无异,各家各户都不愿自家女儿被挑中。

京城大户小户的人家,为避此事,匆匆为待字闺中的女儿拉郎配。

一连十几天,京城条条道路上都能看见接亲队伍,锣鼓喧天地闹着。

礼部尚书宋邺迟迟找不到和亲的良女,急得焦头烂额。

他连掖庭和教坊司里那些未经事的稚奴角妓都看过了。

挑选出来了十好几个女孩儿,但她们都说宁愿在梁国为奴为婢,也不愿当公主,去北狄伺候蛮人。

郑邺不好强求。

不是因为他有怜悯之心,而是和亲乃是邦交大事,把不情不愿的人绑过去,中途出点差错,和亲不成,反生新怨,两国脆弱的友好关系就毁于一旦了。

前几日,陈廷玉遇到宋邺,还见他因找不着人,急得如热砖上的蚂蚁。

此时,这道圣旨却突然来了陈府……

难道人选已定?

出自他陈府?

他怎么不知道?

陈廷玉跪在地上,偏头看了看身旁的夫人沈兰芝和嫡女陈珍卿。

她们染着丹寇的指甲扣在青砖缝里,青苔都掐进了指缝,轻微发抖。

片刻,宣旨之人像是终于平顺了呼吸,继续道:“兵部尚书陈廷玉之女陈希青,着即封为怀安公主,赐居临雪别苑,择吉日遣嫁北狄,钦此。”

黄锦龙纹的卷轴一合,露出颁旨之人金光夺目的轻甲,护心镜上是明光照人的团龙纹。

此人脸庞被金盔掩了大半,英武之气,恢弘如山。

金铠红披带着飞扬的尘气,似滚滚黄沙刚刚止歇。

“接旨。”

那人将圣旨端在手中,目光垂落于半空。

陈廷玉撩起衣摆,跪坐起身。他离得近了,看见金盔下极年轻的一双轻狂俊眼,躬身接旨,道:“谢主隆……”

“陈大人,这旨不该你接。”

那人端着圣旨,纹丝不动。

陈廷玉愣在原地,手指屈在半空,收了回来。

那人眼眸垂下,扫过一众柳绿嫣红的背脊,有些不耐道:“怀安公主,出来接旨。”

高声命令的语气并不和善,隐隐对这新封的公主非常不满。

轻燕颤巍巍地转头看陈希青,小声提醒:“小姐,接、接旨……”

陈希青狠狠闭了闭眼,鸦黑睫毛覆住眼轮下方的朱砂痣。

她提起紫棠素布裙裾起身,端平手臂,背上像背了一把铁尺,步履缓而稳,不急不躁地走上前。

她从最末一排,走到头一排。

走过仆妇,走过姬妾,走过弟弟妹妹。

走过陈夫人沈兰芝,走过父亲陈廷玉。

最终在那人面前跪下,双手齐眉举起,道:“谢主隆恩。”

那人居高临下,目光凛然地看着她,将圣旨慢慢放于她手心。

“平身。”

陈希青举着圣旨起身,眼眸对上了那英气逼人的眼,没有一丝退却。

“没想到会是王爷来颁旨,”陈廷玉对面前的王爷拱手,“王爷何时回京的?”

“今晨,回京述职,”王爷说得轻巧,玩笑似的,“我听父皇说,陈大人的女儿自请远嫁北狄,便跟父皇讨了这颁旨的美差,特来恭喜大人。”

陈廷玉浅笑,如此喜事,他自己也是刚刚得知,惊讶,但并不显惶恐,遂回了一句:“多谢王爷。”

王爷不再回应,金盔下的眉目确定是在笑着,但陈廷玉却感觉后背丝丝发冷。

女眷们纷纷从地上爬起来,前排的嫡小姐陈珍卿生怯地打量这位着金甲的王爷,认出他的那一刻,脸上飞出一抹嫣红。

这位王爷乃是当今熙昌皇帝最宠爱的五皇子——翎王萧翊,太子一母同胞的弟弟。

不止深得圣宠,还是魏皇后的心头宝。

他十五岁册封亲王,熙昌皇帝为他挑选的几处封地,魏皇后都嫌离京太远,左右不肯妥协,天天与皇帝磨耳朵。

熙昌皇帝对这个儿子也宠溺,想要他多绕膝几年,便打破旧制,允他在京城建府,等他大些了,再另择封地。

可见这位翎王得了多少偏爱,那眉宇间的轻狂傲然,自是承着这等非凡的圣宠。

但他似生着一身反骨。

封王不过三年,他执意离了京,请旨入神武营,去雪玉关抵御北狄在边疆的侵扰。

此一去,便是八个年岁不曾回来。

他在凉州屡建战功,雪玉关下连拔三城,为梁国收回失地,每每冲锋陷阵都横刀立马,一骑当先,在鬼门关来回了好几趟。

吓得魏皇后的家书一封一封往雪玉关送,皇帝和太子一道一道劝归的密旨遣过去,得到的回应,皆是他的推诿托辞。

此次不知怎么的,北狄来和亲,倒是把他召回来了。

“陈大人养了个好女儿。”

萧翊声若掷玉,视线却没有离开陈希青分毫,“本王看了她送去礼部的请旨书函,可谓字字铿锵,心智坚定,肯为我大梁嫁去塞外,受风霜之苦,让我神武营的将士早日归乡,如此深明大义的女子,本王还是第一次见,真是……令人敬佩啊。”

陈希青听出他话里的讥讽。

说她深明大义,实则嘲她不自量力。

她一双水润的杏眼凝着他冷肃的金盔,眸光疏离得如远山,似是习惯了,也似麻木了。

陈廷玉瞥一眼陈希青,回话:“小女愚笨,能为陛下和王爷分忧,是她之幸。”

“什么小女?”萧翊笑容淡然,看向陈廷玉,“陈大人休要无礼,她可是我皇妹。”

陈廷玉怅然一惊,复又堆起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