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他们当初为何会选择去做《吾对神通》这个动画。
岑澄:李昊想要做动画,但没有剧本,我俩刚好认识,我就问他我这个行不行,他看都没看就说行。
李昊:因为本地创业政策非常nice。
后面还有一段话,被剪了,因为当地政策,申请成功会有大学生创业基金,六位数,对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他本来就是想赚一笔创业基金。
姜满绿:刚考上研究生太无聊了。
三个人最初都是抱着随便搞搞的心态,也不知道是哪一天变质了,挨过无人问津的低谷,撑到了这一天。
弹幕上有人戏称他们拿捏了采访的精髓,有种活人微死的精神状态。
席冬易看到这,心想,三个人精神亢奋得快一夜没有睡,第二天能不萎靡吗。
画面一转,是他们厂房的环境,以及他们的工位。
穿插了一些他们平日里拍摄的一些录像,厂房外的上海青,暴雨时的屋檐漏雨。
条件绝对不算好,三人几乎算得上是苦中作乐了。
因为厂房大多的东西都被搬空,记者顺势提起要到他们新的工作室场地看看。
装得差不多了,开完年再搬些软装进来就可以开工干活了。
李昊打了一段广告,欢迎喜欢动画喜欢画画的同学明年可以来他们橙好绿工作室实习。
问:我们看到了在动画的片尾帷幕席冬易的名字,方便透露这位席冬易是之前在WRC拿下冠军的那位赛车选手吗?很多观众还有赛车圈粉丝都很好奇这个问题。
李昊和岑澄都没回答,而是一起不约而同地都看向了姜满绿。
姜满绿:是一个人。他曾经是我们的二房东。
提起席冬易,不可免地会提起修车行、那间玻璃制的工作室,梦最开始的起点。
现在、未来,同样过去不可磨灭。
姜满绿再次回到那条路上,那间门面已经看不出烧过的痕迹,更看不出它曾经是个修车行,以及里面还镶嵌着一个工作室。
那位房东应该又重新把房子租了出去,变成了一家五金店。
那家炒粉店依旧在那里,还有街口的那家烧烤店。
这是段姜满绿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的过去。
问:过去几年除了做动画的时候,一般会怎么调节?
李昊:我觉得吧,我们工作室没有一顿饭是解决不了的。我高兴的时候就想张罗一块出去吃顿饭,绿儿她就是在不开心的时候喜欢找我们一块出去吃饭。但是橙儿就是什么饭他都得去,比如我高兴的时候,吆喝吃饭,绿儿吆喝他也得去
记者稍稍开了一个玩笑:懂了,岑澄起到一个衔接作用。
其实很多问题,三个人都是开个玩笑过去了。
没有卖惨、没有热血。
很轻、很淡。
再回头看,亦是如此。
关注他们三人采访的观众同样也是喜欢《吾对神通》的观众。
【看出昊哥想要极力端平一碗水了,一口一个澄儿,一口一个绿儿,生怕别人忘了这是橙好绿。】
【我算是看出来,昊哥和澄弟衣服上为什么那么多人物角色,而满绿啊的衣服上是她在秀恩爱。】
因为姜满绿的新发还有长出来,要是染黑的话太伤发质。
所以采访那天姜满绿戴了顶假发,化妆师捣鼓一番,没那么生硬。
可是还是有人判断出姜满绿就是那个金发少女。
主要这个女人太过神秘,在网络半年出现一趟,丢下放稿两个字便又失踪,在网络上并没有找到太多关于姜满绿的信息。
直到如今,姜满绿在央视上露脸,轮番对比,确定席冬易的女朋友是姜满绿。
某绿色讨论小组的一个帖子也慢慢被顶上。
如果她是席冬易的女朋友是她一切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都说最初的人物设定大部分是满绿啊画的,说一句亲妈绝对不为过,但是她作为总导演为什么在采访的那一天穿的衣服上就只有一个角色。关键那个角色也不是主角,很显然,她就是穿给某人看的。
外界众说纷纭,至于两位当事人在想该怎么回去,高铁或者自驾。
最后选择了后者。
她坐在副驾驶上,低头无聊地刷着刷着视频讲解,怕晕车,姜满绿没戴耳机。
姜满绿和席冬易都听到《吾对神通》的名字,后面的话也是夸赞。
席冬易看到姜满绿慢慢睁大的双眼,眼里的喜悦溢出。
从籍籍无名到人声鼎沸。
这一路,她走得并不容易。
“满绿啊好听吗?”姜满绿扭头看席冬易。
“好听。”
三个字放在一起,生机勃勃,像是有着无限希望。
过于利落的回答取悦到了她,姜满绿咧开嘴角。
帧是动画中最小单位的单幅影像画面,相当于电影胶片上的每一格镜头。
而人生的每一个瞬间都有无数帧而过。
它在动画里可以暂停,可以倒退,亦可以重新来过。
现实中它大概是故事延续的下一秒。
或许未来《吾对神通》这个IP越来越响亮,而他们的橙好绿越规模越做越大,所做的动画也不止一部,可能会融资,运气好点还能上市。
姜满绿觉得自己会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畅想的未来足够美好。
而且她够努力,凭什么不?
(正文完)